踝关节是机体承重的重要关节,也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易受损伤的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及稳定性对机体正常行走功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是人体完成站立、行走、下蹲、跑跳等动作的基本保障。踝关节的损伤可导致关节运动异常、活动受限、疼痛、负重障碍等,进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今天早读就为大家详解踝关节MRI解剖与常见病变,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一、解剖和扫描方法
扫描定位
二、软骨病变
chondromalacia 软骨软化分级
1级 浅表病变,软骨变软
2级 浅表病变累及软骨深度约50%
3级 软骨病变累及软骨深度>50%,但未达软骨下骨
4级 软骨破坏并累及软骨下骨
三、骨软骨病变
距骨骨软骨损伤分级
-
1度:软骨下压缩骨折,软骨未损伤 -
2A:软骨下骨囊变 -
2B:骨软骨碎片部分分离 -
3度:骨软骨碎片完全分离但无移位 -
4度:骨软骨碎片完全分离且有移位
2度损伤
3度损伤
四、肌腱损伤
跟腱损伤
跟腱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腱共同组成,附着于跟骨的后方
没有腱鞘被覆,周围环以疏松的结缔组织
MRI跟腱为均匀的低信号,呈扁平或轻度前凸状,前后径小于0.6cm
运动损伤容易导致跟腱损伤
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痛风患者也可见跟腱改变
跟腱正常表现
跟腱运动损伤
跟腱附着处炎症是后跟痛的原因之一
由于小腿肌肉过度运动从而产生反复创伤以及微小撕裂所致
常见于芭蕾舞演员、从事跑、跳的运动员
MR表现为跟腱附着处增厚伴信号异常
慢性跟腱炎
跟腱局限性或者梭状弥漫增厚,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可见低到中等异常信号
可伴有跟后滑囊炎
跟腱撕裂愈合后可以增粗但是不伴有信号增高
五、韧带损伤
踝关节的韧带
胫腓前韧带
胫腓后韧带
胫腓横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距腓后韧带
跟腓韧带
胫距前韧带
胫距后韧带
胫跟韧带
胫舟韧带
韧带撕裂的MRI表现
急性韧带撕裂:
韧带的形态、信号变化(原发征象)
连续性中断
附着处分离
增粗伴T2WI韧带内信号升高--提示水肿或出血
邻近组织改变(继发征象)
关节腔积液
邻近软组织肿胀、关节腔液体渗入邻近软组织
骨挫伤
慢性韧带撕裂:
继发征象消失
韧带增粗/变细,伸长、呈波浪状轮廓(韧带正常的条纹样信号消失,提示瘢痕形成、滑膜增生等)
联合韧带
胫腓前韧带
胫腓后韧带
胫腓横韧带
外侧副韧带
距腓前韧带:自腓骨向前方走行,止于距骨外侧关节面的前方;是踝关节中最薄弱、最易损伤的韧带
距腓后韧带:自外踝后方横行或水平走行,止于距骨结节后部
跟腓韧带:外侧韧带复合体中最长的一条,在腓骨长短肌深面自外踝向后下走行延伸至跟骨外侧面
三角韧带
-
胫距前韧带 -
胫距后韧带 -
胫跟韧带 -
胫舟韧带
六、其它病变
三角骨综合征(距骨三角综合征)
是足跟后部疼痛的原因之一,影像学诊断至为重要
三角骨是距骨后端的二次骨化中心,有软骨桥相连接
病因及病理:距骨三角形突起的急性骨折或慢性应力性骨折;胫骨后部或附近肌腱韧带反复撞击、压迫三角骨;踝关节囊后部及相邻的韧带和拇长屈肌腱的炎症
MRI显示三角骨内骨髓水肿,邻近关节囊积液,软组织水肿及炎症,拇长屈肌肌腱水肿、腱鞘积液
足底腱膜炎(跖腱膜炎)
-
足底腱膜是一个多层的纤维腱膜,由内层、中间层、外层构成 -
足底腱膜通常指较大的中间层,起自跟骨内侧结节然后向前延伸,附着于趾短屈肌腱的下方 -
足底腱膜于中足底分为五束,分别附着于五趾的远节趾骨 -
足底腱膜在MR上表现为2~4mm带状结构,在所有的序列上为低信号 -
足底腱膜炎是导致足底疼痛的最常见原因
正常足底腱膜
-
腱膜增厚呈梭状,通常累及近侧部分并延伸至足跟附着处 -
近侧足底腱膜信号增高 -
邻近脂肪垫、软组织的水肿,以及跟骨内侧结节的局限性水肿 -
脂肪抑制序列能较好显示病变
踝管综合征
距骨骨缺血坏死,胫骨骨梗死
跗骨窦综合征
本文为好医术综合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果你想把你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看见你,更多的人获益,欢迎投稿给我们!医无止境,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这个世界铭记。
投稿邮箱:sherry.hu@haoyi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