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3350万房颤患者,影响0.5%普通人群,有预测指出房颤的发病率随着老龄化人口稳步增长,而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比普通人高出5倍,中风是长期致残的首要原因,也是房颤病人第三大死因。
超出87%的中风是血栓栓塞,大于90%的血栓形成起源于左心耳。房颤相关的中风由于其血栓大小因素更易使人瘫痪, 而我国,房颤发病率0.8%,估计有房颤患者约1000万……
房颤所致脑卒中发病特点
高病死率
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
高致残率
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
高复发率
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房颤血栓的形成
1. 房颤引起血液滞留在左心耳,左心耳是一个盲端;
2. 滞留的血液逐渐形成血栓;
3. 血栓从左心耳脱落,进入动脉系统;
4. 血栓滞留在大脑的血管中,限制血液流动,引起卒中;进入下肢,形成下肢栓塞;进入肠系膜动脉,引起肠系膜动脉栓塞……
房颤的危害如此可怕,如何预防?
目前左心耳封堵术成为了一种常用手段。
左心耳封堵术
术前患者准备
1. 实验室检查
- 三大常规检查 
- 肝肾功能检查 
- 凝血指标 
- 乙肝、HIV 
- 造影剂过敏检查 
2. 影像学检查
①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左房内径)
②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TEE)
- 确认左心耳/左心房内无血栓:如患者左心耳内有血栓形成,是手术禁忌,需要充分抗凝3月后再进行; 
- 测量左心耳开口大小及深度:选择封堵器大小; 
- 评估左心耳形态(心耳叶数目位置):评估植入难易程度。 
③胸片、CT或MR
3. 术前用药
- 抗心律失常药,将心率控制在60-100次/分,有利于手术 
- 抗生素准备 
- 术前补液,充盈左房 
上台后器械及患者准备
1. 深度镇静/全身麻醉
2. 消毒铺巾
3. 股静脉穿刺
封堵器植入过程
1. 房间隔穿刺
- 建议在左心耳封堵术中采用后侧和下侧经房间隔穿刺。过于靠前穿刺可造成导管鞘无法插入左心耳中。 
- 穿间隔后可给予全身肝素以确保左心耳封堵术期间活化凝血时间(ACT)保持在200-300 秒之间(肝素化)。 
2. 左心耳鞘管操作
交换鞘管、猪尾导管,猪尾导管保护安全
- 穿刺完成后,将0.035加硬导丝头端送到左上肺静脉 
- 交换WATCHMAN导引系统 
- 沿WATCHMAN导引系统将猪尾导管送入左房 
- 将猪尾导管送入左心耳 
3. 即刻封堵
- 造影体位:肝位 
- 观察各心耳叶的位置关系 
- 确定导引鞘的头端位置 
- 测量开口直径(相当于食道超声120度开口直径) 
- 配合TEE多角度测量直径选择型号 
- 封堵器型号的选取取决于左心耳开口的最大直径(造影/超声) 
- 封堵器植入后直径通常压缩8%-20%,若压缩超过30%也是合理的 
- 左心耳开口直径应在13-31mm之间 
- 左心耳可用深度大于、等于或略小于左心耳开口直径,封堵器植入不受影响 
WATCHMAN™封堵过程
△ WATCHMAN™封堵器头端
- 不透射线标记环可指引鞘管到达左心耳合适位置和深度; 
- 根据所选封堵器的大小,调整鞘管,让标记环和左心耳开口对齐; 
- 撤出猪尾 
- 器械到位后,回撤导引鞘,与输送系统咬合,回撤后使器械退出鞘管外,完成释放。 
注意
导入WATCHMAN™输送系统时:
- 确认器械完好性 
- 冲洗输送系统 
- 推送输送系统 
在左心耳内展开WATCHMAN™器械时:
- 扣合导管鞘和输送系统 
- 保持展开旋钮处于原位 
- 然后缓慢回撤导管鞘/输送系统组装件,直到器械完全展开 
Size大小–封堵器相对于原直径压缩 8-20%(30%以上也合理)
Seal封堵– 器械覆盖开口平面, 左心耳所有瓣叶都被封堵(残余血流<5mm)
如果4个条件(PASS)都达到了,则可以逆时针旋转释放手柄3-5圈释放器械。
特殊心耳结构的封堵策略
△ 双叶型封堵 选择大伞盖住小叶
△ 开口分页型 封堵器下缘盖住小叶
△ 开口梳妆肌型 调整封堵伞轴向覆盖梳妆肌
△ 向上牛角型心耳 调整轴向选择合适口部
△ 大菜花心耳 合适狭部梳妆肌固定
△ 向下单叶心耳 利用下叶轴向封堵
学习曲线完成前应躲避的“耳朵”
4. 封堵器表面内皮化
即刻封堵成功并不是临床终点,术后随访停药才是!
本文为冯向飞主任【左心耳封堵手术流程及策略】公开课程整理而成,想学习完整课程,了解更多细节,请移步公开课板块,观看完整视频课程!
冯向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医学博士,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社会职务:中华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会员,上海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重症学组委员,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介入导师。
主攻方向为起搏与电生理,擅长缓慢型心律失常及心衰的起搏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