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COA大会,脊柱壁报面对面中,小编看到了”一种新的可代替钢丝捆扎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策略“,特做整理,分享给大家!
一
目的
探讨编织缝线用于协助寰枢椎位脱位复位及稳定的治疗策路的可行性及手术疗效。
二
方法
回性分析采用编织缝线协助复位及稳定的寰枢椎脱位患者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4-50岁(平均11.5岁);儿童患者9例(4-11岁),2例为新鲜的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脱位,4例为陈旧性的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脱位,3例为先天性颅颈交界区复合畸形(游离齿状突伴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
所有患儿均行后路颈枕固定(O-C2),编织缝线通过颈1及颈2后弓前缘骨膜下连接颈1-2椎弓,牵拉缝线协助复位寰椎脱位并维持其稳定性,术后行头颈胸z支具外固定3月,半年后去除内固定,恢复颈枕(O-C1)间的活动;成人患者2例(30-50岁),1例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由于椎动脉畸形等原因,仅行颈1-2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利用编织缝线缝扎固定颈1及颈2后弓;另1例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由于双侧颈1椎弓根纤细,利用编织缝线牵拉协助复位寰椎脱位并维持其稳定性后采用后路颈枕固定(O-C2)。
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评价寰枢椎骨性融合情况及颈髓延髓角,根据JOA和ASIA脊髓功能分级评价术前与术后脊髓功能情况。
典型病例:
患者:女,5岁,外伤后2天、四肢不全瘫。
术中情况
术后复查
内固定取出后复查
三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儿童患者于拆线后给予头颈胸支具外固定3月,半年后影像学证实寰枢椎骨性融合给予去除内固定;成人患者寰枢椎序列良好并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
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枕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颈髓延髓角由术前平均137.4°增加至平均155.3°,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11.4分z增加到术后6个月的15.6分,ASIA脊髓功能分级术前6例D级转变为E级,术前4例C级转变为D级,1例B级转变为C级。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寰枢椎序列重建,未发生再脱位。
四
结论
编织缝线用于协助寰枢椎脱位复位及稳定,可代替钢丝捆扎技术实现寰枢关节的复位,经济、有效、安全性高,可作为儿童患者或因椎动脉畸形等无法实现颈1固定时的一种选择方案。
本文作者:王玉强,刘屹林,杨浩,张杨,张敏,朱忠培,王利民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本文来源:2018 COA,仅作学术分享!
如果你想把你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看见你,更多的人获益,欢迎投稿给我们!医无止境,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被这个世界铭记。投稿邮箱:sherry.hu@haoyi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