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外科中还是畸形的治疗最有意思,然而深入探讨畸形的矫形治疗时,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软组织的平稳术,另一个是骨骼畸形的矫治。畸形治疗中的骨性手术又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如何截骨及如何固定。而固定理论是否与骨折的固定理论有相通之处呢?这是我在学习畸形治疗时经常思考的问题。
借助两个朋友圈里看到的病例和我们做过的手术进行对比,今天和大家简单探讨一下骨折治疗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该病例是一个垂直外翻暴力引起的Pilon骨折(AO分型中的C3骨折),急诊行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从这些有限的影像资料上来看,胫腓骨整体力线恢复得尚可,但关节面并未得到充分的解剖复位。而从术后大体的照片上看,皮肤软组织条件并没有到阻碍切开复位的程度(考虑到肿胀的影响,一般常规建议消肿后进行)。踝关节面未见明显的穿针固定,所以整个外架的固定仅是起到一个桥接作用。这样做,骨折端的血运自然是保护好了,然而患者的未来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活动度受限的风险仍然非常高。
下面来看我们的一例Pilon骨折,采用前外侧后外侧双切口,关节面达到完美复位并使用支撑钢板和拉力螺钉进行固定。
这是一例朋友圈看来的踝关节骨折,腓骨远端简单的螺旋型骨折,使用MIPO理念进行复位桥接钢板进行固定。从仅有的影像资料很难确定这块钢板的工作距离,但可以肯定的是过长了,而且桥接钢板的长度应该达到标准的8-10倍工作距离要求。对于这种简单骨折来说,桥接钢板的使用是否合适?治疗的初发点是微创,然而对于这样简单骨折的患者来说,血运是否是优先要保护的?固定的稳定性是否达到了要求?
这是我们做的一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我们的内固定方案是接力螺钉+保护钢板,固定的稳定效果更好,而且对钢板总长度要求也更低。对于踝关节骨折,在肿胀消退后行内固定手术,骨折端的血运问题很少出现问题。
作者:程瑞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足踝外科)
来源:(微信公众号)云中瑞麟(ID:ruilin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