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
1.Ashhurst分型:按照外力的性质分型,分内收、外展、外旋、垂直压缩4型。
2.AO分型:也称为Danis-Weber分型,根据腓骨骨折高度、下胫腓联合及胫距关系分型。
3.Lauge-Hansen分型:根据损伤机制分型。
上世纪40年代,丹麦医生Lauge-Hansen根据损伤时足和踝关节所处的位置、骨与关节的移位情况以及造成移位的外力作用为依据,对踝关节骨折进行分型。
此分型基本上阐明了踝关节骨折的受伤机制,同时强调了韧带损伤的情况。
分型的目的是指导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复位和评估骨与韧带损伤情况。
解剖
旋前:足背伸外翻位,外侧缘抬高内侧缘降低
内收时距骨上关节面转向外,下关节面转向内。
外展是距骨上关节面转向内,下关节面转向外。
内收和外展运动是距骨在踝关节内沿其自身纵轴上的旋转。
内、外旋转指距骨相对于胫骨的活动,是距骨发生在水平面方向的活动。距骨头向内称内旋,距骨头向外成外旋。
Lauge-Hansen分型
每类分型的前半部指受伤时足的位置,后半部则指外力的方向。阐明了踝部骨折脱位的整个过程及损伤程度,表达了韧带损伤与骨折的关系。95%以上的X线片都能按此分型。
1.旋后-内收型(supination-aduction)
2.旋后-外旋型(supination-exteral-rotation )
3.旋前-外展型(pronation-abduction)
4.旋前-外旋型(pronation-exteral-rotation)
5.垂直压缩型
旋后型先损伤外侧结构最后内侧,旋前型则先损伤内侧结构最后外侧。
旋后内收型
损伤机制:足在损伤时呈内翻位,距骨内翻,外踝先受到牵拉,造成外踝或外侧韧带损伤,外力继续作用则内踝受到挤压,造成近似垂直的内踝骨折。
I度:外踝撕脱性骨折,或踝关节外侧韧带断裂。外踝骨折线多低于胫距关节平面,多为横断骨折或外踝顶端的撕脱骨折。当韧带损伤时,内翻应力位片可出现距骨倾斜,前抽屉试验阳性。
II度:I度加内踝骨折。骨折线位于踝关节内侧间隙和水平间隙交界处,即踝穴的内上角。骨折线呈斜形斜向内上方,或垂直向上,常合并踝穴内上角关节下方骨质压缩,或软骨面损伤。
旋后外旋型
损伤机制:足受伤时处于内翻位(旋后位),距骨受到外旋外力,或小腿内侧距骨受到相对外旋外力。距骨在踝穴内以内侧为轴,向外后方旋转,冲击外踝向后移位。造成距腓前韧带损伤—腓骨骨折—距腓后韧带或后踝损伤—内踝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关节骨折脱位半数以上。
I度:下胫腓前韧带断裂或胫骨前结节撕脱性骨折(Tillaux骨折或Chaput骨折)
II度:I度加外踝在下胫腓联合水平的冠状面斜形骨折,骨折线自前下方斜向后上方,侧方更明显,有的位置稍高。骨折远端借助外侧韧带仍与距骨相连。
III度:II度加后踝骨折。若下胫腓仍保持完整,后踝多为撕脱骨折,骨折块较小。但如合并距骨向后上方的外力时,则后踝骨块较大,外踝骨折线较高。可发生下胫腓分离。
IV度:III度加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由于三角韧带牵拉和旋转的距骨后内部分撞击,造成了内侧结构损伤。下胫腓分离。当内踝骨块较小而距骨外移明显时要想到三角韧带深层断裂。
旋前外展型
损伤机制:足在受伤时处于旋前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力外展的外力,造成内踝撕脱骨折或韧带断裂—下胫腓韧带不全或全部损伤—腓骨骨折。
I度: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骨折块多为踝关节间隙以下横行撕脱骨折。
II度:I度伴下胫腓韧带损伤。可单纯损伤下胫腓前或后韧带,造成下胫腓联合不全损伤;或下胫腓全部韧带断裂而出现下胫腓分离。
III度:II度伴腓骨骨折。腓骨骨折呈短斜形或蝶形,蝶形骨片常位于腓骨外侧。侧位表现为横形骨折。下胫腓有无分离根据下胫腓韧带损伤和腓骨骨折高度而定。
旋前外旋型
损伤机制:受伤时足处于旋前位,当距骨受到外旋外力时,距骨以外侧为轴向前外侧旋转移位。造成内踝撕脱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下胫腓前韧带损伤—腓骨骨折—下胫腓后韧带损伤或后踝骨折。
I度: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内踝骨折线呈斜形,在矢状面自前上斜至后下,踝关节侧位片尤为清晰。
II度:I度伴下胫腓前韧带损伤。若下胫腓前韧带完整,也可造成下胫腓前韧带在胫骨结节附着处的骨折。
III 度:II度伴外踝骨折。外踝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近侧,螺旋形,骨折线由前上至后下,并向前成角,骨折位置较高。下胫腓分离。
IV度:III度伴下胫腓后韧带损伤或后踝撕脱骨折。后踝骨块多超过胫骨下端负重关节面的1/4。下胫腓分离。
垂直压缩型
单纯垂直压缩外力。依受伤时踝及足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背伸型、跖屈型、垂直型(Plion骨折)
复合外力引起的垂直压缩骨折。分为垂直-外旋型、垂直-内收型、垂直-外展型。
垂直外旋型
多见于旋后-外旋型骨折,后踝骨块较大,腓骨冠状面斜形骨折较长且骨折位置较高。
LH分型的优点
1.按损伤机制分类,对手法复位及固定具有指导意义。
2.按损伤机制推理,可以发现隐形的损伤-韧带损伤。
3.对于术后复位不良查找原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由X线片判断骨折类型
外踝:是判断分型的要点。1.骨折的走形不透;2.骨折位置的高低不同。
1.旋后-内收:下胫腓以下的撕脱骨折或横断骨折。
2.旋后-外旋:下胫腓平面的冠状面骨折,骨折线由前下到后上,一部分可高于下胫腓。
3.旋前-外展:下胫腓平面上1cm左右短斜形或蝶形骨块,蝶形骨片常位于腓骨外侧,侧位片骨折为横行。
4.旋前-外旋:下胫腓上6-10cm螺旋形骨折,骨折线由前上至后下,并轻度向前成角。
后踝:除了旋后-内收型以外都可存在后踝撕脱骨折,骨折块因为撕脱造成,一般均较小。当后踝骨折块较大时,一般考虑合并踝关节的垂直外力造成。
特殊命名的踝关节骨折
Maisonneuve骨折:旋前外旋III度,腓骨近端骨折。
Bosworth骨折:踝关节骨折脱位
Volkmann骨块:后踝骨折
Dupuytren骨折: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
Le Fort-Wagstaffe骨折:下胫腓前韧带或距腓前韧带在腓骨附着点的撕脱骨折,是外踝前缘的纵行骨折
Pott骨折:踝部骨折同时伴有踝部内翻畸形的骨折
Chaput骨折(或Tillaux骨折)
作者:徐文鹏
来源:山东足踝
欢迎大家投稿,与更多的骨科同道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