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老医生是指医龄20年以上、年龄45岁以上、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这是一群在科室风头正健的业务骨干,事业上可算春风得意。在这个年龄,按流行语说,要注意油腻中年人的毛病,在专业上讲,要注意成为一个得体的中年老医生。
专家意见和经验在循证医学中,算5级证据。医学专业论文常识中,每个观点都要标记文献出处。如果遇到年轻人怼一句:我承认你的经验完美,但写成了文章发表,我才能引用啊!如果忍不住要炫耀自己的经验,至少在讲完循证后,加上自嘲的语气吧!“我来讲一个5级证据,扒拉扒拉,这个证据来自于我”。
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是,如果专业上有些见识后,总喜欢将这些动作向哲学上归纳,这是最常见的自我膨胀形式。于是,大家经常听到:医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XX治疗之上兵伐谋…;XX治疗的人工智能化…。这些话语的实用性,远不如:XX技术在XX病上的治疗和前景。如果某某大腕讲什么医学5千年,我一下子没有了兴趣。
医学论文八股文的格式是: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在会议演讲也采用这种方式才是做出了真材实料和创新。遗憾的是,国内会议的大腕讲者较少采用这种方式,而喜欢拼凑些图片吸引眼球,这些东西可能对年轻人有点眼界的好处,其实都可以从文献上看到,大家何必牺牲休息时间来听课呢?老外有时也无趣得很,听过一个脊柱微创与开放手术的比较,我以为有什么高见,一听逻辑混乱,多种技术多种疾病绞在一起,我真恨不得给他出个题目:PELD与显微腰椎间盘切除的回顾性对照研究。在这点上,国内有几个大腕实实在在的演讲让我敬佩,如:北医三院陈仲强教授、华西宋跃明教授、协和仉建国教授。
在专业外发声是成功专业人士又一个常见的自我膨胀形式。隔行如隔山的浅显道理当然明了,但膨胀后充血和情不自禁,后果也当然是自取其辱。
现在年轻人在专业教育和培训、国际视野和交流、资料获取和阅读灯方面都有与老年人不可比拟的优势,年轻人在专业上的高度超过老年人是一个公理。再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年轻人也可能是自己老了以后的医生。看不上那些打压年轻人、霸占研究生论文、不传授关键技术、当研究生为学术民工的人。
社会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有的技术与老医生的理念或利益有冲突,即使不接受也建议不要打压,可以观望,让子弹飞一会儿。
充分认识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充分认识自己的知识量。自己不能胜任的手术和新技术理性地转给年轻人,这是医德也是美德。
大多数圈子包括学术圈子相互吹捧风气盛行,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名和利的诱惑难以抵抗。见到不少人抱怨周末旅程的辛苦、牺牲家庭时间,还听过但愿天堂里没有会议的说法,这就有些矫情了。大家心知肚明的是,有些会议确实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和医患受益,但大多数会议只是少数人的秀场。
来源:脊柱外科医生张正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