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于脚踝突然背屈,经常发生腓骨肌腱半脱臼,导致腓骨上支持带的创伤性断裂。目前,有多种手术技术可以加深腓骨沟,但没有普遍接受的金标准。这篇技术文章描述了通过保护纤维软骨以及修复腓骨上支持带来加深腓骨沟。针对可能导致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主要病理,Inga M. Hwang等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避免之前提出的技术中的许多常见缺陷,同时保留踝沟内的天然纤维软骨并修复支持带。并且文末附有手术视频供大家学习。
手术技术
患者体位
患者仰卧位,头部和所有骨突垫垫好。臀部垫高,下肢以通常无菌的方式进行预备和遮盖。
腓骨肌腱和腓骨远端钻孔入路
患者仰卧位,踝关节内旋。标记了外踝和腓骨长肌腱的走向(图1)。
图1 标记外踝和腓骨肌腱的位置。
沿腓骨后边缘取一长约8厘米的弧形切口,并延伸超过腓骨远尖端1厘米。进行解剖,直至识别出腓骨浅肌腱和腓骨支持带,并通过后拉并保护小腿神经和小隐静脉(图2)。
图2 解剖皮肤以暴露腓骨上支持带,然后切开腓骨上支持带,暴露腓骨肌腱和远端腓骨。
切开腓骨上支持带以进入腓骨沟,并将2.4毫米针(Arthrix)从远至近端方向钻入远端腓骨尖端(图3A)。在扩髓之前,使用C臂机拍摄多张X光片,以确认正确的轨迹(图3B)。
图3 (A)在腓骨远端钻一根钢针,以引导脚踝扩孔的轨迹。(B)左踝的X射线成像显示,该针是沿着外踝钻孔的。
首先在钉的长度上扩孔5毫米扩孔器(Arthrix),使远端腓骨的内部皮质变薄。使用直径逐渐增大的扩孔器(最大为8 mm扩孔器)重复这一过程(图4A)。重复拍摄X光片以确认远端腓骨的内后内侧皮质已适当变薄,没有破坏外皮质的风险(图4 B)。
图4 (A)在腓骨沟加深之前,使用5 mm、6 mm、7 mm和8 mm扩孔器对腓骨远端进行扩孔,以削弱腓骨远端的内皮质。(B)左踝的X光片成像显示8毫米扩孔器的位置和腓骨远端内后皮质变薄
制作骨筋膜瓣,加深腓骨肌腱沟
使用25.0mm矢状锯(9 cm 18 mm,1.19 mm厚;Stryker型号6118-119-090)从腓骨后皮质切出2 mm深的内侧和外侧切口,向下延伸4 cm至远端(图5)。
图5 在腓骨远端扩髓后,使用25m摆锯在腓骨外皮质后内侧和后外侧进行两次纵行截骨。
通过腓骨沟下形成松质骨隧道后打压形式来进一步加深腓骨沟。注意确保腓骨沟纤维软骨的保存。使用顶棒(Stryker)轻轻敲打内侧和外侧矢状切口之间的腓骨皮质,加深腓沟并保护纤维软骨(图6)。
图6 在腓骨远端后内皮质变薄并对外皮质进行两次纵行截骨后,使用顶棒撞击腓骨后外皮质。随着弱化的骨骼塌陷,腓骨沟加深,纤维软骨被更深地推入腓骨本身。
修复腓骨上支持带
使用克氏针,在腓骨后外侧创建一系列骨隧道。2号FiberWire缝线(Arthrix)以水平床垫配置穿过骨隧道并穿过腓骨上支持带(图7)。这些缝线被绑住并固定,缩小腓骨肌腱上方的腓骨上支持带。如果需要,可以创建额外的骨隧道以确保支持带的适当缩小。
图7。使用克氏针在腓骨远端后外侧创建一系列骨隧道,并将2号FiberWire缝合线穿过腓骨和腓上支持带。缝合线将上支持带重新连接到腓骨,防止随后的腓肌腱脱位。
拍摄最终的X光片是为了确保远端腓骨结构和完整性得到良好维护,没有骨质异常的证据(图8)。
图8。左脚踝的放射线照片,从前到后观察,显示术后腓骨远端完好无损。
术后护理
在确认腓骨沟充分加深和腓骨上支持带修复后,闭合切口,并应用适当的敷料。使用后小腿夹板,并用ACE包裹固定。术后6周内,使用拐杖,手术肢体将保持非承重状态。
由于该手术涉及夯实腓骨远端的后皮质,因此在患者首次术后就诊时,在拆除敷料和缝合线后,将短腿石膏放置在下肢。术后1个月取出短腿石膏,患者穿着CAM助行器靴保持非负重状态。患者在术后7周进行被动和主动活动范围锻炼,达到耐受水平。
手术视频:
-END-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闫行超,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