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隐形矫治的适应症问题,是大家常问的问题~
基于2021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的《口腔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指南(2021版)》分享下隐形矫治技术的适应症解析吧~
该指南按高度可预测、中度可预测、低度可预测来区分,总结大量医生经验和临床病例、近几年大量文献资料,更加合理,也容易理解。
当然随着该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适应症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解释下可预测:即矫治效果可预见程度,是指虚拟排牙设计方案的效果,对比临床效果,在临床实际中实现的表达程度和准确性。
那么隐形矫治的3D数字化方案的临床效果的表达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呢?画个图:
-
高度可预测病例——指能精准实现矫治目标的病例
因为隐形矫治器施力原理是通过矫治器对牙冠的包裹施力的,施力效果和包覆面积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及青少年乳牙列和替牙期时开展隐形矫治的难点之一~
儿牙隐形适应症可以看这两篇:
· 儿童及青少年早期矫治——专家共识:儿童错颌危害、病因分析、矫治原则、预防、生长发育规律、暂时性错颌、矫治方法及并发症……
· 儿童及青少年早期矫治——隐形矫治器在乳牙期、替牙期口腔正畸中有哪些应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说临床冠短小就无法开展隐形矫治,而是说临床冠高度足够的病例相较于冠短小的病例来说,更容易实现矫治器力的表达,那么矫治效果更容易保证~
此外有几个点分享给大家:
(1)对于临床冠较短的病例,取模时务必取全,如果是口扫,磨牙7的取模往往容易出现取不全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对于磨牙区矫治器就位来说会影响很大(如图所示)。
(2)对于临床冠较短的病例,可以通过添加固位附件、减少齿间倒凹填充和矫治器切割时留取到龈缘线下1-2mm的方式,来增强固位,如下图所示,当然前提是取模要精准,龈缘线获取清晰且牙龈获取足够。
先说名词解释,牙量骨量不调的问题(拥挤度)的基础概念,大家可以看这篇:
【全罗列】牙弓长度不调、垂直向不调、横向不调、失状向不调等错颌问题以及对应可以采取的正畸方案
那有了基础概念理解后,这类适应症就很好理解啦~
举几个例子:
错颌前 |
3D数字化排牙设计效果 |
有个小点就是,对于这类病例个别拥挤位置或者考虑中线调整需求,可以添加少量IPR来辅助调整左右排齐所需间隙~
隐形矫治器的横向扩弓一直受到大家的不同反馈,当然实际临床表达,还是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
比如矫治器材料性能(压膜后整体牙弓横向回弹性及刚性)、支抗设计(分步等)、齿间间隙(是否阻碍)、咬合干扰等~
具体在开展此类案例时,扩弓的3D数字化方案设计时一些知识点,推荐大家看这篇:
3. 牙量骨量不调>8 mm,重度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错减数(拔牙)病例;
一提隐形矫治开展拔牙病例,可能大家总觉得不好把控,但是拔牙病例也是分难易程度的~
对于重度拥挤类的错颌病例,减数拔牙后,拔牙间隙基本大部分用于牙列排齐或者少量内收,而不是大量内收,支抗是较容易控制的,所以这类病例划分在高度可预测类中~上图:
错颌前 | 3D数字化排牙设计效果 |
具体在开展此类案例时,拔牙病例的3D数字化方案设计时一些知识点,推荐大家看这篇:
隐形矫治3D数字化方案设计【拔除前磨牙矫治】:病例选择、移动步骤、内收方式、分步序列设计-Staging-支抗方式设计
4. 关闭<4 mm的散在间隙
这类病例应该很好理解啦,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我们就不细说啦,具体此类案例方案设计时注意的知识点,推荐大家看这篇:
有一点补充,就是集中间隙后期做修复的间隙关闭案例,也可以放在高度可预测类里~
错颌前 | 3D数字化排牙设计效果 |
补充个排牙案例,可以看这篇:
【隐形正畸数字化排牙设计方案分享】上颌牙列散在间隙、深覆合覆盖案例
拔除下切牙的矫治方法一般会用在:
①下颌前牙区拥挤量比较大时,通过拔除切牙方式,可以尽快获取排牙间隙,比片切和推磨牙获取间隙更加直接、量更大,而且不容易破坏后牙接触和咬合,一般步骤数都不多;
②另外用在配合改善上下颌覆合覆盖病例上,下前牙解除拥挤的同时,需要较大量压低,底层思路和上述原因类似;
③当然还有就是上下牙量不调时,且拥挤量较多出现在前牙区,没有较大量内收需求时,无需下颌对称拔牙时~
选择要拔除的切牙位时,要充分考虑牙根、牙周、错颌拥挤位置、拥挤量、所需间隙量等因素,做出合理的拔牙选择~
看几个图配合理解吧:
错颌前 | 3D数字化排牙设计效果 |
这个病例时间比较旧了,但是15年的时候,那个效果,还是嘎嘎的,时间也快~患者和医生满意的呦~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缺点:首先就是中线问题啦,还有就是容易造成覆合覆盖不调、黑三角间隙……
这类排牙设计时一定注意前牙区附件设计,否则容易出现长轴倾斜~
牙性反合,包括前牙区、局部反颌、后牙反颌等情况~
隐形矫治器本身的厚度自带颌垫属性,再有颌垫附件设计辅助,完成这类病例是相对成熟的~
儿童及青少年的反颌类适应症应用,推荐看这篇:儿童及青少年早期矫治——隐形矫治器在乳牙期、替牙期口腔正畸中有哪些应用?
7. Ⅰ~Ⅱ度深覆
解决这类错颌病例,一般采取推磨牙远移、IPR、适量扩弓等方式获取间隙,前牙通过唇倾调整转矩,适量压低~复杂牙齿移动方式比较少~临床效果表达较好~
错颌前 | 3D数字化排牙设计效果 |
具体在开展此类案例时,推磨牙远移的3D数字化方案设计时一些知识点,推荐大家看这篇:
隐形矫治3D数字化方案设计【推磨牙远移矫治】:病例适应症选择、分步序列设计-Staging-支抗方式设计、设计要点、复诊要点
-
中度可预测病例——指需要有一定隐形矫治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把控,方能精确实现矫治目标的病例
1. Ⅱ度深覆,需要牙齿控根移动的病例
解释下牙齿控根移动,可以看这篇:【旋转、倾斜和控根】隐形矫治器如何实现牙齿各移动方式?
由于隐形矫治器是包覆在牙冠表面,且由于其制作原理,龈缘位置会较切端薄些,所以对于牙根的控制移动是比较难的。
而且在对于前牙深覆颌的病例,在压低过程中维持好转矩很重要,因为如果牙根和唇舌侧皮质骨接触,那么压低时会有根吸收。
错颌前 | 3D数字化排牙设计效果 |
2. 远中移动后牙≤4 mm 的病例
由于隐形矫治施力原理,更适宜开展“推”力,所以采取远移后牙≤4 mm 的适应症还是比较广泛的~
推磨牙远移的3D数字化方案设计时一些知识点,推荐大家看这篇:
隐形矫治3D数字化方案设计【推磨牙远移矫治】:病例适应症选择、分步序列设计-Staging-支抗方式设计、设计要点、复诊要点
3. 需行颌间牵引的病例
这类病例,一般是需要借助颌间牵引增强支抗,或者改善咬合关系。错颌复杂程度和对支抗要求相对较高~同时临床开展中,对于医生的要求也就相对较高~
颌间牵引的种类也很多,灵活应用,对于我们矫治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牵引相关知识点,推荐大家看这篇:
口腔正畸添加牵引钩的相关知识点:牵引种类?皮圈种类及选取计算方法?隐形正畸中牵引开展方式?
4. 牙齿松动度为Ⅰ度及以上的病例
对于有牙周问题的患者,隐形矫治开展时,需要做到事前交代,矫治中紧密把控,及时复查曲断片等,方案制定时要考虑好移动量、附件设计、支抗等,矫治器制作时注意牙龈线、注意矫治器包裹等问题~
5. 前牙轻度开,需前牙伸长的非减数病例
开矫治的机制取决于错颌机制,垂直向控制算是隐形矫治的难点之一;伸长移动相对压低,更难实现一些~少量的伸长移动,借助优化伸长附件或者水平矩形来实现,同时需要获取间隙(片切或者推磨牙)做好适量内收,有效改善开颌~
少数情况可以配合垂直牵引来辅助完成~
错颌前 | 3D数字化排牙设计效果 |
6. 前牙中度开、需减数内收牙弓的患者
通过减数后,前牙内收,绝对伸长的同时,通过转矩控制,实现相对伸长,改善前牙开颌,以及同时伴随的前牙外突问题,虽然相对重度拥挤拔牙病例增加了难度,但是隐形效果是相对比较好~
需要临床医生有一定经验和临床把控。注意拔牙矫治的支抗控制等问题,可以看这篇:
隐形矫治3D数字化方案设计【拔除前磨牙矫治】:病例选择、移动步骤、内收方式、分步序列设计-Staging-支抗方式设计
错颌前 | 3D数字化排牙设计效果(拔除4颗双尖牙) |
-
低度可预测病例——指需要有丰富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及固定矫治经验的医师进行治疗,方能精确实现模拟矫治目标的病例。
尖牙和双尖牙的圆润外型使得隐形矫治器矫治扭转较困难~
扭转移动矫治方法,推荐看这篇:
2. 双颌前突需减数内收的深覆合病例
前牙转矩控制、支抗控制是此类病例难点~
此处减数包括,后磨牙的减数,也会增加矫治难度~
3. 后牙需前移>2mm的前磨牙减数病例
此处把磨牙前移作为牙齿移动方式的矫治难点,单独特别强调~因为磨牙的平移是隐形矫治的难点,较大量的近中前移是需要借助牵引或者片段弓方式辅助完成的。对医生操作要求较高。
4. 临床牙冠萌出高度不足:这部分可以翻看前面(高度可预测病例章节部分)关于临床冠的要求解释,以及临床冠短时可以采取的措施~
5. 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病例
OK,总结下~
虽然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系统设计是个性化的,但缘于未使用个体牙齿的阻力中心信息以及不同个体牙槽骨改建速率不同、矫治器弹性衰减原理等诸多原因,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牙齿实际移动结果与预期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
对于适应证的择选,不仅应根据错类型、拥挤和前突程度判断,还要根据牙齿移动的类型分析、头影测量曲断等角度考量、骨量考量、牙周,患者年龄等等因素,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