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是人体关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一旦受损,其修复过程通常相对缓慢而复杂。
PART 1:软骨损伤的分级类型
目前,软骨损伤的分级主要采取下面几种类型:
●Outerbridge 分级系统
这是最常用的软骨损伤分级系统之一,将软骨损伤分为五个不同的级别:
Grade 0:无软骨损伤;
Grade I:软骨表面有软化;
Grade II:直径小于1cm的毛糙和浅表溃疡、纤维化;
Grade III:损伤直径大于1cm,无软骨下骨暴露;
Grade IV:全厚撕裂合并软骨下骨暴露。
●ICRS 分级系统
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提出了一种更详细的软骨损伤分级系统,将软骨损伤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Grade 0:正常健康的软骨;
Grade 1:软骨表面有软化或微小划痕;
Grade 2:软骨表面有小块或小片的缺损;
Grade 3:软骨缺损较大,但不涉及整个软骨层;
Grade 4:软骨缺损涉及整个软骨层。
●Kellgren-Lawrence 分级系统
虽然它主要用于评估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但也可以用于描述软骨损伤的程度。这个系统将关节分为五个不同的级别:
Grade 0:无软骨损伤或骨关节炎;
Grade 1:关节间隙轻微变窄,可能有轻微的软骨损伤;
Grade 2:中度软骨损伤,关节间隙进一步变窄;
Grade 3:中度到严重的软骨损伤,关节间隙显著变窄;
Grade 4:严重软骨损伤,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可能伴有骨头之间的摩擦。
PART 2:如何处理IV级软骨损伤
目前对于IV度的软骨损伤,除了软骨移植、干细胞等高大上的治疗外,关节镜下微骨折处理仍然是目前的主流处理方式。
虽然微骨折后其再生的软骨为纤维软骨,其部分功能不能替代原本的透明软骨,但是其经济、有效,再加上DRG/DIP的全面推广,势必还会较长时间“风靡”。
但是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你真的做的到位了吗?今天arth君和大家分享下关节镜下微骨折处理软骨损伤的要点!
PART 3:微骨折处理软骨损伤的要点
●关节镜下确认损伤程度及部位
●第一步:切除不稳的软骨损伤
●第二步:用探针确定损伤的边界,一定要将不稳定的软骨去除掉!
●第三步:刮匙清理软骨缺损面
●第四步:微骨折器械凿穿软骨下骨
●微骨折的深度及密度:3-4孔/cm2
●微骨折深度2-4mm,宽度1-2mm
●第五步:确认微骨折处有出血!
●术后9个月关节镜下可以看到软骨缺损面已经有新生软骨覆盖,当然这种软骨并非透明软骨,而是纤维软骨。虽然微创手术可以在短期内提供显著的改善,但长期耐久性仍然令人担忧。形成的纤维软骨可能不能完全复制透明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退化。
运动医学
PART 4:软骨再生时间
微骨折(Microfracture)是一种骨髓刺激技术,其软骨再生的时间可以因个体差异、治疗后康复计划而不同,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
●1. 手术术后的初期愈合(0-6周)
在手术后的最初几周,受损软骨区域形成了血凝块。这个血凝块为新组织的生长提供支持和底层结构。
●2. 纤维组织形成(2-3个月)
在术后的2-3月内,纤维组织逐渐填补了受损区域。这种纤维组织不同于正常的透明软骨,而是一种临时性的修复组织。
●3. 组织成熟(4-6个月)
大约在术后的4-6个月,纤维组织可能开始向更像透明软骨的组织演化。然而,这种新形成的软骨仍然可能不如原生软骨结构完善。
●4. 持续愈合(6-12个月及以后)
超过最初的6个月,软骨再生过程可能会持续一年或更长时间。新形成的软骨可能会逐渐进一步成熟和稳定,但在这段时间内仍然需要小心控制活动和遵守医疗建议。
PART 5:Arth君有话说
Arth君认为:微骨折对于关节镜外科医生是较为简单的,但是术后患者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其原因可能是:
●1.软骨损伤面积
有研究表明软骨损伤面积小于2cm2时,有着更好的预后。
●2. 患者的选择
理想的候选患者通常是年轻人,患有孤立性软骨病变,因为软骨的再生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有研究表明,45岁或以下的患者成功率为75-80%。
●3.术后康复
一个好的术后康复计划对于预后至关重要,通常包括早期限制负重、肌肉强化锻炼等等。
●4.术中操作
一定记住,微骨折的深度及密度,尤为重要的是在最后一定要确认微骨折是否有效,是否有出血。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Arthroscop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