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操作及适应证
一、适应证
1、Ⅰ类适应证
(1)胸痛、胸闷、上腹不适等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者。
(2)心律不齐可疑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者。
(3)黑朦、晕厥、头晕可疑窦房结功能降低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4)了解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如洋地黄、奎尼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5)了解某些电解质异常对心脏的影响,如血钾、血钙等。
(6)心肌梗死的演变与定位。
(7)心脏手术或大型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检查及术中监测。
(8)心脏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及随访。
(9)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监测、随访。
2、Ⅱ类适应证
(1)Ⅱa类适应证
①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
②心血管以其他系统危重病人的临床监测。
③对心脏可能产生的影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及肾脏疾病等。
④运动医学及航天医学。
⑤正常人群体检。
⑥心血管疾病的科研与教学。
(2)Ⅱb类适应证
①大面积的皮肤感染、烧伤。
②某些全身性皮肤疾病,如全身性重症银屑病、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恶性大泡性红斑等。
二、操作流程
1、由临床医师根据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临床初步诊断、申请理由、监测要求(如附加导联、特殊体位)等。
2、患者办理相应的确认手续(紧急情况除外)。
3、心电图室按临床要求执行心电图检测。
4、出具心电图检查报告。
三、心电图检测流程
1、皮肤处理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先给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用导电膏,如糊剂、霜剂或溶液,涂抹于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2、导联连接
(1)肢体导联
左手:LA(黄色)
右手:RA(红色)
左脚:LL(绿色)
右脚:RL(黑色)
(2)12导联心电图的位置
V1导联: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导联: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导联:电极放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导联:电极放在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界点;
V5导联: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线;
V6导联: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线。
(3)18导联心电图的连接
(12导联+正后壁+右心室)
右心室:
V3R:电极放在右边V3导联的对应部位;
V4R:电极放在右边V4导联的对应部位;
V5R:电极放在右边V5导联的对应部位;
后壁:
V7:电极放在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电极放在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
V9:电极放在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
(4)记录心电图
(5)拆机:收拾、整理导联线
四、检查注意事项
1、导电膏不能直接涂在电极上
2、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的电极安置在乳房下的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3、怀疑或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首次做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除做出常规12导联外,必须加做V3R、V4R、V5R、V7、V8和V9,并在胸壁各导联部位用色笔或龙胆紫等作标记与皮肤上,使电极定位准确以便以后动态比较。
五、右位心心电图的连接
怀疑有右位心时,应分别加做上肢反接后的肢体导联和V3R、V4R、V5R、V6R导联心电图。
第二份心电图的接法:将左右手反接,V3-V6导联放在右侧胸部.
急诊床边心电图的指征:
(1)患者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心率≤45次/分或心率≥140次/分,怀疑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室上速
(2)患者有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临床症状,需要排查者。
动态心电图(Holter)
运动平板心电图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指在运动状态下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 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通常静息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而无心肌缺血现象,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
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右心房肥大:
肢体导联P 波振幅≥0.25 mV
C. V5-6 ST段压低、T波倒置
C. V1-2. ST 段压低、 T 波倒置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损伤、坏死与心电图波形的关系
缺血性T波改变:
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超急期心电图改变,此期是室颤的高发期,也是溶栓治疗的最好时机,但其图形不够典型,易被忽略。
ST段斜直形抬高:ST段失去正常凹面向上的形态而变直,呈斜直形抬高,抬高的程度逐渐增加,ST段远侧与增高的T波升支融合。
T波增高:T波增高可能是超急期最早的心电图改变,有时出现与ST段改变之前,增高的T波往往同时增宽。
发生心肌梗死后12~24小时内可由超急期转变为急性充分演变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至数周)。
出现病理性Q波,Q>R/4,>0.04s;或呈QS、Qr及R波增生不良现象,R波逐渐下降。
|
|
|
|
|
|
|
|
|
|
|
|
|
|
|
|
|
|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顷野纤维网。
窦房结的冲动经前、中、后三条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向前延续成房室束(又称希氏束)。
房室束先发出左束支后分支,再分出左束支前分支,本身延续成右束支,构成三条系统。
两侧束支于心内膜下走向心尖分支再分支,细支相互吻合成浦顷野纤维网深入心室肌。
(3) PR间期0.12~0.20S
窦性心动过缓:
(R-R 间期或 P-P间期>1.0 sec )
窦性心动过速:
3. S-T段轻度压低,T波低平
窦性停搏:
2. 可有逸搏或逸搏心律。
窦房阻滞
2.长PP间期<2倍短PP间期
Ⅱ°-Ⅱ型
2.长PP间期=2倍短PP间期
3.代偿间期大多不完全
3. 代偿间期可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
2.代偿间期完全
二联律、三联律
成对、短阵室速
单形型,多形型
3.P波逆行性,常在QRS之内或终末部
2.常合并房室阻滞。
3.ST-T继发改变
3.QRS波形大多正常,也可差传
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350-600bpm;心室率不规则;QRS形态正常,也可差传。
5.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尖端扭转型室速:
QRS波群振幅与波峰周期性改变,HR200-250bpm。
室扑室颤
Ⅰ°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延长, > 0.20sec
Ⅱ°房室传导阻滞
3.长RR间期<2倍正常RR间期
Ⅱ°-Ⅱ型(莫氏型):
PR间期固定,直至P波脱漏。
3.心室节律可以为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心室率40~60次/min或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20~40次/min。心室律一般规则,亦可不规则。
(5) V1、V2导联ST-T 改变。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典型改变为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QT-U间期延长。
心电图基本看图顺序
2.无P波,则要考虑异位心律(房颤、房扑、房速、室上速(房性、交界性)、室速)
2.R-R间期不等,考虑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房速、室速,房颤,房扑等)
3.是否存在病理性Q波(除AVR导联外,QRS波起始是否负向,深度>1/4R,时间>0.03s)
结 语
声明:本文来源于心电图助手,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违规,请立即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