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防血栓用药上,大家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较熟悉。有很多心脑血管疾病高危险性的人群,都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是也有一些人,医生会要求他们服用以华法林为代表的抗凝血药,其目的也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那么同样都是为了预防血栓,抗血小板药与抗凝血药,有什么不同呢?
人体的两大凝血系统
人体的两大凝血系统
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药是两种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它们并不是同一类药。想明白它们的区别,就要从人体的凝血系统说起。人体内的凝血机制比较复杂,最主要凝血机制的可以分为两大系统。
1、血小板系统
当血液正常在血管中流动的时候,不会发生凝结。但是当血管破损时,或是血管中的硬化斑块发生破溃时,血液接触到人体其他组织,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激活,开始聚集,形成血栓。血小板激活的凝血,多发生在动脉系统。
2、凝血因子系统
人体中有十多种的凝血因子,当人体内血管损伤,血液接触到血管外表面,或是血液接触到非人体组织的异物表面时,都会激活凝血因子。只要其中1个因子被启动,就会发生连锁反应,激活整套的凝血反应,医学上用“凝血瀑布”来形容这个凝血过程。
无论从何种凝血因子开始激活,最终的反应都会把本来是溶解在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好似一张“大网”,会把血小板、红血球、白细胞等血液成分“捆绑”在一起,形成血凝块。这种由凝血因子激活的凝血,多发生在静脉系统。
抗血小板药与抗凝血药
抗血小板药与抗凝血药
从以上的凝血系统我们就可以明白,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就是抗血小板药,而抑制凝血因子激活的药物,就是抗凝血药。这两种药物虽然都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但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所适用的疾病也不同。
1、抗血小板药
现在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为心肌梗死和脑梗死。这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就是动脉中的硬化斑块表面发生了破溃,结果就会激活血小板在其表面上发生聚集,最终可能把动脉完全堵塞。
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度风险的人群,要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就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2、抗凝血因子药物
动脉中没有粥样硬化斑块,但是长期卧床、活动过少,或是有心房颤动等因素,会造成静脉中的血液流速减慢,容易造成凝血因子的激活,形成血栓。
所以有静脉血栓、心房内血栓形成危险的患者,就需要使用华法林、立伐沙班、加比加群酯等抗凝血因子药物进行治疗。
虽然两种药物机理不同,适应症也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两种药物可以联用,比如说有冠心病者同时并发房颤的患者,就需要抗血小板与抗凝血药联合用药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血栓的效果。
总结一下,抗血小板药与抗凝血药都可以产生预防血栓的作用,但它们的适应症并不相同。必须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才可以进行疾病风险的判定以及药物选择。
声明:本文转载于药师华子,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