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临床上不能肯定心绞痛或已肯定心绞痛但需了解病情及确定进一步治疗措施时,可做以下检查以助确诊与提供介入治疗依据,如:
①静息心电图;②动态心电图;③运动心电图,常用的方法有活动平板试验;④超声心动图检查;⑤运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⑥冠状动脉造影。
(1)不发作时静息心电图正常者占50%~83%,异常Q波可伴或不伴ST-T段改变。提示既往有过心肌梗死。
(2)发作时心电图可见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ST段抬高提示变异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如为变异型心绞痛发作过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或有短时间T波倒置,部分心绞痛发作时仅表现T波倒置或原有T波倒置者发作时变直立(伪改善)。
(3)少数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完全正常,故不能以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正常而排除心绞痛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可观察日常活动中心肌缺血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评价心电图ST段改变对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很有帮助。但因为影响心电图ST段的因素较多,故不能单凭ST段移位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这仅能提醒临床医生结合冠心病其他检查,以判定其临床意义,不可仅凭ST段改变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但在已确定的冠心病患者,典型的ST段改变可作为心肌缺血发作的证据。
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
(1)假阳性问题因年龄性别而不同,中年以上男性与老年女性其特异性约90%,青年与中年女性仅为60%左右。下列情况可出现假阳性。
①药物影响:如洋地黄、雌激素等;
②低血钾;
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④原有心电图异常如左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
(2)假阴性问题可能由于以下因素。
①冠状动脉病变较轻;
②运动量不够大,提前终止运动;
③某些药物掩盖ST段下降,如受体阻滞药、硝酸酯类药物。
由此可见,心电图运动试验阴性不能否定冠心病的诊断,阳性不能和冠心病等同,所以运动心电图试验是冠心病中有价值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结合患者年龄、性别、有无胸痛及危险因素可以做出可能是或可能不是冠心病的诊断。
冠状动脉的检查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查出58%~99%的左主冠状动脉,右前降支的检出率为74%,亦可查出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管壁硬化情况及管腔狭窄程度。如用食管超声心动图则更清楚、更精确,并可用于手术监测。
血管内超声检查还可测量管腔、管壁情况,分辨出狭窄属偏心性还是向心性,有无夹层、破裂及裂隙,较冠状动脉造影有更强的优越性。
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达95%以上,并且能推测某支冠状动脉病变。
①正常图像:左心室显像清晰、形态完整、呈U形,放射性分布均匀;
②心肌缺血图像:即刻心肌显像示某心肌节段区域放射性减淡或缺损,延迟心肌显像示上述放射性减淡或缺损区消失,恢复正常放射性分布(称再分布现象或填充),有再分布现象表示该区域心肌缺血,借此可诊断冠心病,根据缺血的室壁节段部位可推测某支冠状动脉狭窄。
③心肌梗死图像:即刻与延迟心肌显像均有某节段区域心肌放射缺损,无再分布现象,即呈不可逆的缺损图像。
④心肌梗死伴周围缺血图像:延迟心肌显像可见缺损区的范围较即刻显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即有部分再分布现象。此结果说明心肌梗死外尚有存活心肌,是介入性治疗适应证,应加强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
冠状动脉造影就是从肱动脉或股动脉有选择性地向左和右冠状动脉开口逆行插入导管,注射对比剂,或通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注射对比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及左心室腔形态、大小和室壁情况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并确定其部位和程度、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金标准。同时进行的左心室造影对显示左心室室壁运动功能,诊断心肌梗死并发的室壁瘤及机械性并发症等也可提供准确资料,并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其重要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术前进行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估十分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之后,需要我们预防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术后应适当应用中成药如麝香保心丸等,降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但冠状动脉造影也不是万能的,少数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完全正常或仅有轻度狭窄,直径低于0.6mm的小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显示;冠状动脉造影与病理所见有时不完全一致;冠脉造影狭窄程度与病理变化有时并不完全相关,观察者之间及同一观察者不同次观察间对狭窄病变程度的判断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冠心病诊断应从多方面综合判断。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心绞痛患者有时候病情发展极为迅速。所以,我们需要掌握心绞痛各种辅助检查手段,遇到心绞痛患者不再慌,及时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准确诊疗。
声明:本文转载于心希望快迅,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