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当今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着骨质疏松症的问题,其一个主要的临床后果就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中常常通过手术或者保守来治疗。
大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保守治疗方式是卧床休息,应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支具固定,早期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等。这些治疗通常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一些患者也会出现骨折不愈合、椎体塌陷、脊柱畸形等并发症,从而导致保守治疗失败,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保守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在骨折早期预测预后,筛选出不适合保守治疗的患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几篇文献,来了解一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保守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保守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该文作者为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保守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将以往24项研究,共3044名患者的研究结果纳入研究,最终得出结果:
患者自身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3岁、骨密度测定(t值<-2.95)、BMI>23和改良的虚弱指数(mFI)>2.5。
放射学结果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椎体后壁受累、椎体高度明显丧失、累及中柱的骨折(如图1)、随访中椎体内裂隙存在逐步加重的情况(如图2)、胸腰段的骨折、同时累及上下终板的骨折,特定的骨折类型(如图3)以及特定的MRI表现(MRIT1加权像上显示椎体内弥漫性低信号预示后期椎体高度进一步丧失的风险较高(如图4);压脂像上显示线性黑色信号区域的患者后期发生骨不愈合、后凸畸形、胸背部疼痛的风险较高(如图5))。
脊柱矢状面的失衡也与保守治疗失败之间具有相关性(PT超过27°,SVA超过50mm,DSVA(C7铅垂线到骨折椎体中心的距离)超过60mm,PI低于40°或高于60°)。
图1:在MRI矢状位图像上,椎体后壁突出到椎管内定义为累及中柱的骨折。
图2:该图显示了椎体内裂隙进展为延迟椎体塌陷的发病机制。第1阶段:椎体内裂隙出现(伤后3周)。第2阶段:受累椎骨椎体内裂隙的形态学进展和椎体不稳定。第3阶段:椎体完全塌陷。
图3:保守治疗失败率较高的骨折类型。
图4:C:MRIT1加权像上显示椎体内弥漫性低信号,F:6周后椎体高度进一步丧失。
图5:a:一名82岁女性的L1新鲜压缩性骨折,在压脂像上显示线性黑色信号区域。B:L1不愈合,在伤后6个月的随访检查中显示裂口的出现。
保守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
该文作者同样为了寻求可能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发症风险和保守治疗失败的临床、影像学因素,对以往11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果:
在统计学上预测以下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椎体进一步塌陷的危险因素:存在椎体内裂隙,MRI显示病变基本累及整个椎体。
(2)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累及中柱的骨折,胸腰段椎体骨折,MRT2-WI显示局限性高信号或表现为弥漫性低信号。
(3)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胸腰段椎体骨折和累及上终板骨折。
(4)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碎骨块占椎管矢状径42%以上,横向动态X线片椎体楔角变化大于15°。
笔者注:可以看出文献二结果中的危险因素和文献一大同小异,只是文献一是从患者自身因素及影像学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描述,而文献二是从不同并发症的角度来描述。
通过这两篇文献让我们了解了可以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保守治疗失败的一些危险因素,临床中当我们遇到并存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时,应根据患者身体条件向患者推荐手术治疗(如椎体成形术),而非保守治疗,以帮组其获得最佳的疗效,如患者因身体条件或其他因素选择保守治疗,更应当详细的交代患者保守治疗潜在的风险并及时通知患者进行复查,已避免出现病情持续恶化的情况。
参考文献
声明:文章来源于脊柱文献速递 ,作者邵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