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基础疾病增多,营养状况下降,导致肌肉萎缩,不能很好地保护骨骼;骨质疏松,骨骼的脆性增加,抵抗外力的能力变差,以至于如平地跌倒、扭转等轻微暴力就会导致髋部骨折。
老年人髋部骨折,是指轻微暴力(如跌倒)带来的髋部骨折。主要包括两大类:股骨颈骨折(图1)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图2)。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了休养一段时间不就好了?还需要手术吗?
髋部骨折的老年人由于骨折后丧失行走能力、自理能力,只能长时间卧床,因此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主要包括“四座大山”:
多见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低垂部位的肺组织膨胀不全,局部分泌物无法排出,使细菌、真菌在局部累积,并生长繁殖,从而形成坠积性肺炎。
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的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下肢骨折或骨科大手术后),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类。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或脑梗,威胁生命。
由于长期卧床,排尿排便困难,患者不敢饮水且便后护理不到位,容易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炎症。泌尿系梗阻与返流,都可引起尿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使尿液引流不畅而滞留于泌尿道内,容易招致感染,其中女性患者尤为明显。
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产生的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尤其是长期卧床牵引、无法翻身的老年人。其中,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长期周围神经失神经病变,对疼痛等不敏感,坏死组织进一步发展成为严重感染,导致截肢或败血症引起死亡。
这些并发症导致患者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因此老年髋部骨折又称为“最后一次骨折”。同时由于患者只能卧床,疼痛难忍,长时间需要人照顾和陪护,由此给社会带来额外的经济和医疗负担。
从手术操作角度来看,骨科专科医生完成老年髋部手术操作简单,耗时少,手术难度小。可以采用关节置换(股骨颈骨折)图三,髓内钉切复内固定(转子间骨折)图四。术后患者即可坐起,在助行器辅助下可早期下地,恢复日常生活状态。
图3 关节置换术
图4 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
既然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是不是手术就万事大吉了?
然而,老年人身体基础状态差,往往伴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忽视慢性疾病、不定期体检、不就医或不按照医嘱服药控制疾病,导致老年人在围手术期(手术前中后)可能发生意外的风险增大。为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医生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只能推迟手术时期(欧美发达国家金标准是48小时内手术),将患者身体指标调整后再进行手术。随着时间的拖延,对于患者来说,既增加了手术风险,也增加了患者费用。
而老年髋部骨折,是一个综合了骨科、心血管、麻醉、重症监护等多学科的治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医疗卫生水平不均一、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现代就医环境,也增加了医生偏好采取相对保守治疗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受伤后,应尽快将其送往有骨科专科的综合性医院,进行综合学科评估,符合条件后应尽快手术治疗,术后即可坐起或早期下地。打破长期卧床的恶性循环,减少并发症。
“上医治未病”,平时应定期体检(包括骨密度检查),按照医嘱服药,控制好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营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减少肌肉流失,在家中浴室等湿滑地面放置防滑垫,加装扶手,及时清理地面保持干燥。平时外出可穿老年人运动鞋(防滑,保护脚部皮肤)。
声明:本文来源骨语有云,作者郭上,仅为交流学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