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血压测量已经从科研工具逐步发展成为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四肢血压同步测量可获得臂间血压差、踝间血压差和踝臂指数等指标,综合应用这些指标,能够提高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和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检出率,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该共识就四肢血压测量的设备、方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四肢血压异常的病理基础、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意义,对需要进行四肢血压测量的重点人群进行了推荐,对于测量和结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以指导临床规范测量四肢血压、科学解读测量结果。
IAD:臂间血压差异,ABI:踝臂指数,IAND:踝间血压差异
▲图1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示意图
表1 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指标 |
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上臂血压 |
正常参考值为90~139/60~89 mmHg |
踝部血压 |
正常参考值,青年人100~165/60~89 mmHg,中老年人110~170/60~89 mmHg |
臂间血压差异(IAD) |
收缩压IAD>10 mmHg,提示心血管事件和外周血管病风险增加;收缩压IAD>20 mmHg,舒张压IAD>10 mmHg,提示上臂相关动脉非对称性狭窄(狭窄侧血压降低) |
踝间收缩压差异(IAND) |
收缩压IAND>15 mmHg,提示下肢动脉非对称性狭窄(狭窄侧血压降低) |
踝臂指数(ABI) |
正常参考值 1.0~<1.4 0.9~<1.0 提示心血管风险增加 双侧 ABI<0.9提示主动脉狭窄 单侧 ABI<0.9提示下肢动脉非对称性狭窄 双侧ABI≥1.4提示主动脉和大血管壁钙化、硬化 |
踝-臂间收缩压差异 |
正常情况下踝部收缩压比上臂收缩压高17~20 mmHg以上 |
注:双臂血压测量多采用坐位,四肢血压测量采用卧位,可使用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检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使用2或4台同型号、经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同步测量2次,间隔1~2 min;需注意,应严格依照血压测量的要求进行准备和操作;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后应重复四肢血压测量,以排除血压水平对四肢血压差异的影响;经桡动脉途径的心导管手术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臂间血压差异,某些因素可能导致相关指标的假阴性现象,应合理解读结果;1 mmHg=0.133 kPa。
需要进行四肢血压测量的
重点人群
1.IAD增大的患者:当sIAD>20 mmHg时,建议进行四肢血压测量,以便全面了解周围血管病变情况。
2.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排除主动脉缩窄。
3.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鉴别诊断。
4.间歇性跛行或肢体无力、怕冷的患者。
5.血压升高程度与靶器官损害不相称的患者。
6.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7.疑似大动脉炎或既往患过大动脉炎的患者。
8.糖尿病患者。
此外,四肢血压测量也可作为心血管高危患者的一种筛查措施。重点人群及心血管高危患者可参考成人四肢血压测量应用流程进行检测(图2)。
声明:来源于《中国心血管病杂志》,转载于心电图助手,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