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对于腕管综合征的认识最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7年和1929年,Mayo Clinic的外科医生Meyerding和Learmonth开始对创伤后及关节炎所造成的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正中神经松解术。1946年,Canon和Love介绍了腕横韧带切开术,该术式成功治愈了正中神经的腕部卡压。1950年和1951年,Phalen等发表的相关论文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并将此病名为“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和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及进行性鱼际肌萎缩。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多见于30~60岁女性,女性发病约为男性的5~6倍。双侧发病者约占1/3~1/2,双侧发病者女∶男为9∶1。
解剖
腕管是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的骨—纤维管道。腕管平均长度约2.5cm。腕管的顶部为腕横韧带,该韧带桡侧附着于大多角骨脊和舟骨结节,尺侧附着于豌豆骨和钩骨钩。广义的腕横韧带还包括前臂深筋膜掌侧的远端部分。腕管的内容物包括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9条肌腱,1条神经)。
正中神经及其分支:正中神经在出腕管后,分为内侧束和外侧束。外侧束包括鱼际支、拇指桡侧固有神经核拇指掌侧总神经;内侧束包括示指和中指的指掌侧总神经。
尽管腕管两端是开放的入口和出口,但其内组织液压力却是稳定的。腕管内最狭窄处距离腕管边缘约50px,这种解剖特点与腕管综合症患者切开手术时正中神经形态学表现相符。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
病因
任何能使腕管内容物增多、增大或使腕管容积缩小的因素均可导致本病。多数病人病因不明,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腕部外伤:包括骨折、脱位、扭伤、挫伤等,改变了腕管的形状,减少了腕管原有的容积。
2.腕管内各肌腱周围发生慢性炎症改变:如非特异性屈肌肌腱滑囊炎、类风湿性肌腱滑膜炎、急性钙化性肌腱炎等,滑膜增生,体积增大。
3. 占位性病变:腱鞘囊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多。
4. 慢性劳损,如过度掌屈、背伸;或退行性变,腕骨骨质增生等。
5. 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多见于妊娠(体液滞留)、哺乳、绝经期妇女,也可见于甲低患者(改变体液平衡)、糖尿病(引起神经变性)。
临床上腕管综合征可以分为两型:急性和慢性腕管综合征。
1、急性腕管综合征相对少见,如桡骨远端骨折、腕骨骨折脱位等急性的创伤因素所造成;
2、慢性腕管综合征非常常见,主要由于上述的局部和全身因素长期导致。
典型的腕管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夜间加重,
麻醒史,醒后甩手可缓解症状。病程长、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大鱼际肌肉萎缩,对掌功能受限。查体可见桡侧三个半手指轻触觉减退,严重者出现大鱼际肌肉萎缩和手部力量下降。腕部Tinel试验阳性。
特殊检查中,Phalen屈腕试验、反Phalen试验以及腕管挤压试验均可表现为阳性。腕管挤压试验是腕管综合征最敏感的诱发试验。嘱患者拇指与小指相对,并屈曲腕关节。此动作可使掌长肌与尺侧腕屈肌收缩。检查者于这两条肌腱之间用拇指按压,使皮肤下陷4-5mm。对于存在正中神经卡压的患者,60秒内可诱发感觉异常。若15秒内或者更短时间便出现感觉异常,则说明病情严重。
当发现以下三项中的一项即应考虑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Tinel 征(神经叩击试验)阳性、Phalen 征(屈腕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
当考虑病人患有腕管综合征时,首先应作一最简单、便捷、便宜的X线检查,来排除病人是否有骨性的压迫。目前,电诊断检查(包括神经传导测试和肌电图)被公认为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金标准。研究发现,其敏感度为 49%-84%,特异度为 95%-99%。电诊断的主要优点有:电诊断可以辅助鉴别其他引起手部感觉迟钝的疾病,包括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其他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绝大部分有症状的腕管综合征患者电诊断结果为阳性。腕管松解术后,其他的检查方法与电诊断检查一样不能预测神经功能的恢复。
神经超声作为一种电诊断的补充检查手段被用来评价肌肉和神经的状态。对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超声可以直接观察腕部解剖结构的异常,并发现正中神经受压的特征以及占位的情况。
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是显示韧带、肌腱、肌肉、神经、血管等腕部结构形态的最佳成像方法。在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中,MRI 不仅能清晰显示腕管各解剖结构,还能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Gd-DTPA 增强成像等方法,早期探测正中神经的潜在病理状态,为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术前、术后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保守治疗:
相对于诊断的复杂与困难,腕管综合征的治疗则较为简单。许多患者的腕管综合征具有自限性,或者通过保守治疗即可消除症状。
首先是对造成腕管综合征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糖尿病、类风湿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其次,使用支具将腕关节控制于中立位,以缓解因腕关节体位造成的腕管内压力增高,避免神经的进一步损伤。同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来改善症状。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重要方式。在手术方式上,传统的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OCTR)疗效肯定,目前多采用2-3cm的小切口,切开腕横韧带,将皮肤至正中神经之间所有覆盖组织一并切开 ,探查腕管有无解剖异常或占位性病变,倘若发现神经鞘增厚则同时切除神经外膜。
1)适应症:
排除颈神经根炎、臂丛病变、旋前肌综合征、神经撕裂等,正中神经分布区出现持续的麻木、针刺感、疼痛和肌无力。体格检查阳性(Tinel征、 Phalen征、压腕试验及可能的鱼际肌无力或萎缩)。非手术治疗无效(夹板固定和类固醇注射)。
2)手术入路:
皮肤切口:切口位于大鱼际纹的尺侧0.5cm,且与第三指蹼间隙成一直线。常规的术式需要将切口延长至腕横纹,如果需要显露更多,就需要补充做一个Z形切口。
患者仰卧位,患肢搁置在手桌或伸展台上,上臂近端绑止血带。常规的无菌方式准备和包裹患肢远端。掌心朝上放置在手持设备上并妥善固定。术者坐在患肢的内侧。做一长3-4cm的纵向切口。切口应位于大鱼际纹尺侧0.5cm,且与第三指蹼间隙成一直线,常规的手术切口远端需延长至掌横纹。需小心地分离皮下脂肪层,注意保护掌皮神经小的分支,因为这些小分支可能横向穿过切口近端。保护正中神经,锐性切开掌筋膜。
腕横韧带:腕横韧带的远端,组织变薄;松解腕横韧带:锐性切开腕横韧带,注意此时将血管钳或牵开器放在腕横韧带的下方,以保护其下方的正中神经。
腕管的松解:
定位腕横韧带的远端,此处的韧带会变薄,在掌浅弓和腕横韧带远端之间切开腕横韧带,使用光滑的、弯的血管钳在腕横韧带下方进行解剖分离。在正中神经的尺侧进行操作,避免损伤在Guyon' 管内走行的尺神经,同时更多地识别腕管的背侧结构。锐性分离和切开腕横韧带,避免损伤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之间的交通支。在直视下,用钝头剪刀切开近端前臂筋膜2-3cm,以容许一个手指通过该筋膜为准。如果仍有残存的局部压迫,可考虑行额外松解术。
康复锻炼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要做到告知病人神经卡压后引起的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使病人树立长期锻炼的信心。根据正中神经卡压后引起拇指及大鱼际肌无力的特点,制定训练方案,重点训练拇指屈、内收及对指、对掌等手部的精细动作。
原则:运动强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每次锻炼以患肢承受能力为度,循序渐进。
3d后指导病人肩肘活动1周后鼓励手部正常活动2周后石膏拆除指导病人用力握拳、伸指、用力抓握橡皮球、揉转健身球等。2--3周后进行拇指抗阻力运动训练,促使鱼际肌体积增大,肌力增强,恢复手部的协调动作。
声明:本文由供稿单位提供,作者汤昊,授权本平台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