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全民关注心血管疾病的时代,人们已经非常清楚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抽烟行为和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今天主要谈谈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平时人们容易忽视的心血管疾病诱因。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维持平和的心态,这些都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生活基础,也是保护身体健康的生活干预方式,值得长期坚持。
除了做好生活方式干预外,对于有多种基础病,甚至是已经有冠心病等心血管问题的朋友,通过合理用药,控制相关慢病的疾病进展,降低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样非常重要。
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严格控制血脂水平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至少每年检测一次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一次血脂。
药物治疗目前首选长效的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其价格便宜,降脂效果明确,还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需要注意的是,首次服用调脂药者,应在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肝肾功能及肌肉指标。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积极控制血压,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面。常用降压药包括地平类药物和沙坦类药物。
对于7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一些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微量白蛋白尿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发现血脂异常要及时就医评估并开始药物干预。而到了70岁甚至更高龄,只要有高血压,都应该尽快进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评估,并马上开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在做好饮食、运动的同时,服用降糖药加强血糖的控制。而在各种各样的降糖药中,二甲双胍仍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首选的降糖药物。此外,SGLT2抑制剂类药物和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以明确的降糖作用和心血管、肾脏健康获益,近年来临床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对于发作过心梗或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能够降低风险的一种预防方式,而在各种各样的抗血小板药物中,阿司匹林仍然是目前首选的预防药物。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没有相关禁忌的前提下,每日阿司匹林肠溶片,有助于减少血栓发生风险,但同时也要注意可能的出血风险。
除了传统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之外,一些经常被忽略的因素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6小时的人比能保证6~8小时睡眠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高2倍。
《科学报告》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亦发现,睡眠质量差可使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增加141%。
睡眠缺乏导致的血压升高、代谢异常以及身体的炎症反应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约8.8万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晚上10~11点为黄金入睡时间段,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最低。熬到半夜以后才睡时,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最高。
研究发现,偏头痛与心血管疾病之间似乎关系密切。二者具有某些相似的发病机制,如长期休息不佳、身心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等。要避免同时受到二者的困扰,改善生活方式是最佳途径。
忽冷忽热的天气会对人体的循环系统调节带来极大的挑战:
无论是血管过度收缩还是过度扩张,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并且相伴而来的饮食改变(冬天的高脂、高热量饮食和夏季冰凉、刺激的冷饮、啤酒、烧烤,以及运动量的减少),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虽然不能改变气候,但可以坚持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对于本来心血管疾病风险就很高的老人,适度地通过空调等营造宜人的微环境,能帮助心脏舒舒服服地度过严寒酷暑。
越来越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入的PM2.5等污染空气不仅会让肺难以呼吸,也会使心血管不堪重负。
需要提示的是,对于司机一族来说,经常堵在车水马龙、尾气环绕的马路上,无异于把自己陷入了“心血管疾病高危微环境”,万一遇上堵车,心情急躁郁闷,更会增加心梗风险,所以司机同志们一定要高度警惕,在等红绿灯时尽量不要打开车窗,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
美国2000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在大吃一顿后的两个小时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会高出4倍。油腻的饮食会从多个方面引发心血管问题。进食太多会增加心率和血压,来自于食物的脂肪酸会进入血液,胰岛素升高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大量过剩的糖脂堆积在血管,也会埋下持久的祸患。
无论是大喜还是大悲,情绪的波动都会让心脏如同坐上了过山车,应激性心肌病也会趁机而入。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者对31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在强烈的愤怒感爆发后两个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会高出8.5倍。
为了避免强烈的愤怒情绪引发心脏病,研究者建议吸烟者、血压或胆固醇升高者采取合理的策略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包括:列出引发愤怒感的热点问题,意识到身体在发怒期间所表现出来的预警迹象,掌握管理愤怒的技术,如分散注意力和放松。
平时没时间,周末狂运动,恐怕已经成为了一些年轻人的生活常态。但大约有6%的心血管疾病与急剧增加的体力活动有关,尤其在毫无保护意识的情况下无限制地跑步、举铁,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同理,进行消耗过大的体力劳动时也要注意身体发出的不适信号,从轻微的疼痛或不适到胸部感觉到压力或呼吸急促不安。
美国调查发现,每年冬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铲雪过程中受伤,其中最严重的损伤就是心脏。对于心脏功能虚弱的人来说,寒冷的空气、血管收缩和剧烈的体力活动形成了致命的组合。之前曾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患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的人、吸烟者和惯于久坐的人,在扫雪时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更高。
免疫系统出故障也会连累心脏,最常见的就是在得了流感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后,全身的炎症反应也会让心脏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但也无需过度担心,因为在感染恢复两周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降至正常。
如果患有哮喘,得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即使在规律使用吸入性控制药物的情况下,哮喘患者的心脏病风险仍会高于正常人。
更危险的是,一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会将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疾病症状误判为呼吸系统的老毛病又犯了,从而延误诊治,并且还可能误导医生,所以这类患者对于异常、新发症状一定要警惕。
早晨人体分泌一些唤醒身体的激素,会对心脏造成一定压力,并且经过一宿的睡眠后,身体往往处于脱水状态,血液粘滞度高,增加心梗风险。所以慢慢起,起床后马上喝杯水,对于预防晨起时分的心脏病风险很有帮助。
强度较大的性生活也引发高危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对四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五六十岁的中年男性进行性生活会让他们心脏病发作的相对风险升高。幸运的是,性生活引发的心脏病发病率小于1%。其部分原因在于:性生活的持续时间较短,且性高潮只有10-15秒钟。
性活动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部分人还是有益无害的。为了把这一风险降到最低,美国心脏病协会的专家建议人们经常锻炼,以改善心脏健康状况。
滥用药物或酒精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美国心脏病协会表示,饮酒过度会使得甘油三酯和血压水平上升,还会导致人们吃得太多。这些风险因素最终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和心脏性猝死。
声明来源:转载自哈特瑞姆心脏之声、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图文、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文内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