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逐渐增加,人们既要能够治疗疾病,也需要伤口疤痕最小化。因此,美容缝合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一
皮肤的解剖结构
皮肤由两层组成:表皮和真皮。表皮由角质层(上层)和非角质层(下层)组成,黑素细胞含量增加皮肤颜色加深,反之皮肤颜色变浅。真皮一般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由血管和神经直接营养,富含弹性和胶原纤维是皮肤弹性及其收缩能力的原因。
图1 皮肤解剖结构
二
皮肤松弛张力线
手术前设计的切口应接近“皮肤松弛张力线”(relaxed skin tension lines, RSTL,图2)和皮肤的皱纹。
皱纹线垂直于肌肉纤维的方向,而RSTL是指皮肤内胶原、弹性纤维等形成的张力最小处。RSTL可对应于皮肤松弛后自发形成的皱纹,因此两者大致相同,但在一些区域,如眉间、鼻侧不同。
手术切口与RSTL的方向相对应时可获得张力较小的伤口,这样伤口愈合最快,瘢痕形成最少;当存在皱褶时,则应当遵循“隐藏皮肤皱褶内的瘢痕”原则,将切口设计在皮肤皱褶内。
图2 皮肤松弛张力线
三
皮肤美容缝合原则
皮肤缝合后伤口应有稍许外翻,缝线足够紧张又不能过紧,同时线结需埋入组织深层,以减少线结的刺激和避免瘢痕的产生。
伤口愈合评分(hollander wound evaluation scale)提出理想的伤口愈合应满足以下六个关键点:
1. 无组织错位;
2. 伤口对合整齐;
3. 伤口对合间距不超过2mm;
4. 无皮肤边缘内翻;
5. 无皮肤组织过分扭曲;
6. 整体美观度。
达到以上每个关键点记1分,6分为伤口愈合最佳。
四
标准缝合技术
皮肤伤口缝合通常包括皮下缝合和皮肤缝合(图3)。皮下缝合一般采用间断缝合减少伤口两侧的张力,并使结被埋在组织深处(图3A)。
需要注意的是皮下组织韧性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减张效果,因此在皮下缝合时可携带少量真皮组织。另外,缝合前可修剪皮缘下脂肪组织,防止组织堆积影响皮缘的对合,以及嵌插入皮缘之间影响创缘的愈合
图3 皮肤缝合标准技术
A. 将缝合线结埋于组织深处;B. 皮肤间断缝合,需注意避免死腔,皮肤缝合时进针方向远离伤口边缘,C.打结后形成小山丘形
皮肤缝合采用间断缝合重新形成皮肤边缘(图3B,C)。一般认为间断缝合容易调节局部张力,单一部位出现缝合效果不佳、线结松动等不良事件对整体外观影响较小,因此间断缝合是皮肤美容缝合最常用、效果最佳的缝合方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间断缝合时打结多,需要更多的缝线,所以外科医师会花费更多的操作时间并付出一定的耐心。
五
不规则伤口缝合技巧
1. 伤口两侧长度差距小于1cm(图4A),首先缝合伤口中部(图4B),随后缝合两侧伤口的中部(图4C),然后继续缝合各个伤口的中部直到伤口完全闭合,即:中间-中间-中间。
图4 不规则伤口两端长度差距小于1cm
A. 伤口松弛状态下,下缘长于上缘;B. 缝合伤口中部,C. 随后缝合两侧伤口的中部,D. 关闭伤口
2. 伤口两侧长度差距小于1cm时为避免两端出现小的“猫耳朵”,也可首先在两端缝合确认平整后,再遵循技巧1关闭伤口,即:两端-中间-中间(图5)。
图5 图B首先关闭两端,然后C,D,按顺序关闭伤口
3. 伤口两侧长度差距大于1cm(图6A),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猫耳朵”。此时从伤口一端开始缝合(图6B),将较长一侧皮肤多余的皮肤“赶”至一端(图6B)。随后做斜行切口(1~2cm,图6C),将切口外多余皮肤切除后缝合(图6D)。
图6 不规则伤口两端长度差距大于1cm
A. 伤口松弛状态下,下缘长于上缘;B. 从伤口一端开始缝合,将较长皮肤边缘一侧多余的皮肤“赶”至一端;C. 随后做斜行切口(1~2cm),展开多余皮肤明确需切除部分;D. 将切口外多余皮肤切除后缝合
六
特殊缝合方式
A. 进皮和出皮点在伤口两端,距切缘1cm,皮内以相同距离连续走行;B. 缝合后关闭切口,牵引缝线调节两侧皮缘
END
声明:本文来源网络。仅为交流学习,所有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