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mmell 病又称为迟发性创伤后椎体塌陷、缺血性椎体骨坏死、椎体骨折不愈合及椎体内裂隙,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患者就诊时通常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椎体塌陷所致的脊柱后凸畸形。今天早读就为大家详解Kummell 病的诊治策略,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病例分析:
男,64岁
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20年,长期应用地塞米松。
20天前提20-30斤重物扭伤腰部,出现酸痛,尚能行走。

10天前患者无明显外伤下出现剧烈疼痛,尤其在活动腰部时加重。
(平片)

(MR)


疑问
- 到底什么是kummell病? 
- 发病机制是什么? 
- 临床上的治疗,我们应该怎么选择? 
一
定义
kummell
- kummell病是迟发性的创伤后椎体塌陷(Delayed post-traumatic vertebral collapse),常发生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之后,它由于椎体的缺血性骨坏死引起形成的椎体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好发于胸腰段。 
病因
- Kummell 病可能的机制包括椎体缺血坏死、骨折后椎体内假关节形成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等,椎体缺血坏死理论是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 
二
治疗
1.保守治疗
- 卧床休息、腰椎牵引或支具固定 

2012年Fabriciani
- 特立帕肽 20mcg/d,持续12个月 


PVP与PKP
H.W.Kim (2009),H.S.Kim(2011),Jang(2003),Chin(2006),D.Y.Kim(2004)
Lee (2008)
- 再塌陷率 28.6% 
Laredo(2010)
- 破坏可能进展 

PVP or PKP ?
PKP的优点
- 有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 
- 减少了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ii.高度恢复
Chin(2006)
术前
体位复位 1-3天


Hur(2011)
Eom(2012)
Cannula-induced Vertebral Reduction


iii.骨水泥渗漏
H.S.Wang(2008)
- 假膜界面 
- 撑开导致局部骨相对致密 
- 骨水泥粘稠→骨-骨水泥交联不佳 


术后2月
Wagner(2006)
Van der Schaaf(2009)
 
 
- 裂隙需要完全填满 
- 椎体后部及双侧的椎弓根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 合并神经症状 
- 后柱损伤 
- 脊髓明显受压 
- 椎体后壁不完整 


- 前路手术 
优点
- 直接处理病灶 
- 直视下神经减压 
- 保护了后柱的完整 
- 提供了有效的前路支持 
缺点
- 对前方脏器造成骚扰 
- 创伤相对较大 
- 手术操作要求高 
II.后路手术
特点:
- 手术创伤相对较小 
- 避免了前方脏器的损伤风险 
- 恢复椎体的序列更具优势 
- 多数医师对入路及操作相对熟悉 
III.截骨手术
2003年Suk
- 15例 效果优良 

2003年 K.T.Kim
- Eggshell 技术 
- 14例 


2007年 Li Kung-Chia
- 脊髓造影+体位复位 

- TpBA椎间支持 
- 短节段固定 


2011年 Lee
- 体位复位 
- 短节段固定 
- 全椎板减压 
- 骨水泥增强 

后路短节段固定合并椎体成形
- 2010年Uchida:三种方法比较 
- 2012年S.W.Kim 


Young(2002),Oda(2003)
- 椎板钩 


2010年 Sudo
- 超高分子聚乙烯线缆 


2009年 Ataka
- 椎管能自行重建 
- 单纯的长节段后路固定及后外侧融合 
- 邻椎骨折 


三
总结
在无明确的暴力外伤下,逐渐出现进行性明显腰背疼痛,影像学提示椎体塌陷或者影像学出现椎体裂隙征,在排除新鲜骨折、肿瘤、感染等明确病因后,都可以认为是kummell病。
发病机制:椎体缺血性坏死及/或椎体骨不连原因
治疗建议:
- 预防强调早期严格卧床,定期检查 
- 无神经症状推荐体位复位+PVP治疗,骨水泥分布椎体裂隙、椎体后部以及双侧椎弓根 
- 有神经症状推荐体位复位+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椎体成形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