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所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时间规律存在密切关系,相对于正常血压节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独立于24小时平均血压之外,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出现血压晨峰现象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控制血压晨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压晨峰的定义
人体从睡眠变为清醒并开始运动,血压会从相对较低的水平迅速升高到较高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 “血压晨峰”。
在《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如果早晨起床后2小时内所有血压读数平均值≥135/85mmHg,可诊断为清晨高血压。
二、血压晨峰的危险因素
年龄:年龄是血压晨峰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血压晨峰值更高。
胆固醇水平升高:研究发现,血压晨峰与血清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压晨峰升高密切相关。
三、血压晨峰的可能机制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研究表明,血压晨峰的升高与交感神经瞬间激活有关,清醒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及中经系统,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上升;同时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作用于血管α肾上腺素受体,增强血管阻力,两者共同作用,引起清晨血压迅速上升。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均会在夜间降至全天最低水平,而在觉醒前开始水平升高,晨起后持续上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过水钠潴留、刺激儿茶酚胺物质释放等途径升高血压。
3.血管病变
小动脉及大动脉血管靶器官病变不仅是血压晨峰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加重血压晨峰的因素,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四、血压晨峰的的危害
1.心脏事件
血压晨峰能增加心脏后负荷及动脉僵硬度,促进左心室肥厚的发展。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晨峰的增加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二尖瓣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比值显著相关。血压晨峰与长QTc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相关,独立于吸烟、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睡眠呼吸暂停等因素,从而证明血压晨峰可能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2.脑血管事件:
清晨血压过度升高,可能是清晨时段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风险约增加44%,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病风险约增加30%。
另有研究表明,血压晨峰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异常的晨峰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血管内皮脂质沉积,导致颈动脉狭窄等病变,最终导致脑缺血、脑卒中的发生。
3.肾脏事件:
刘宗涛等研究认为具有晨峰现象的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晨峰组,提示有血压晨峰的H型高血压患者较非血压晨峰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五、治疗
1.危险因素控制
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有助于降低血压晨峰。包括严格控制血压水平,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及尿酸水平,减少钠盐摄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等。
2.药物的选择
如果清晨服用单一药物,次日清晨出现高血压晨峰,而其他时段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则可能是由于药物谷峰比值小50%,即药物降压疗效持续时间不够长,可换用长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等。
如24小时各时段血压都较高,可加用另一种长效降压药,仍不满意可加服利尿剂。经过药物联合使用后,在血压达标基础上都可控制高血压晨峰。
3.服药时间的调整
长效降压药一般在起床或醒后服用。如单药服用后出现高血压晨峰,其它时段血压均正常,建议可将服药时间后移;如仍出现血压晨峰,建议在傍晚加服一次长效降压药。
为了避免夜间血压过低导致内脏灌注不足及脑缺血,调整服药时间前,必须先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证实夜间血压下降不到白天的10%时,才可使用上述方法。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林明宽,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