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胸痛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心梗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开通心脏血管的时间不断缩短,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也显著提升。然而,有人误以为,只要放了心脏支架就等于治愈,甚至认为是进入“保险箱”了。由此忽视了后续的药物维持治疗,致使许多患者发生心梗后心衰。那么,在心梗发生后,该如何预防心衰呢?
早期血运重建
血运重建,也就是开通心脏中堵塞的冠脉血管,使得心肌细胞尽快恢复血液供应,从而防止心衰发生。早期血运重建也是唯一被证明降低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的治疗手段。血运重建的方法主要有溶栓和PCI术,应视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1]。
应用ACEI/ ARB
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改善心室重构,能降低心梗后心衰发生率和病死率,指南推荐,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否则急性心梗患者均应接受ACEI长期治疗。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使用过程中监测肾功能和血钾。ACEI能引起缓激肽蓄积,部分患者有干咳的现象,若不耐受可用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替代[1,2]。
ACEI的禁忌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收缩压<90 mmHg、严重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65 umol/L)、双侧肾动脉狭窄、移植肾或孤立肾伴肾功能不全、对ACEI过敏或导致严重咳嗽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1]。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大量研究证实它能够改善心梗后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无禁忌证患者,均应尽早开始使用,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目标剂量,从而发挥最大的生物学效应,要求清晨静息心率以55-60次/分为最佳;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期间注意监测心功能、心率、血压等,停药时应逐渐减量[1,2]。
出现以下情况时需暂缓或减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
①急性衰竭或低心排血量;
②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活动性哮喘或反应性气道疾病。
醛固酮拮抗剂
美国ACCF/AHA心梗管理指南建议,对于已经接受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且射血分数≤40%或有心功能不全或伴有糖尿病的心梗患者,如无禁忌证均应接受醛固酮拮抗剂治疗[1,2]。
其他治疗心肌梗死治疗药物
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脂药物他汀,以及抗心肌缺血药物如硝酸酯类等。
对于支架植入患者,为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常规需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至少12个月。
心梗患者同时也需进行严格降脂治疗,LDL水平控制在<1.8mmol/L,非-HDL控制在<2.6mmol/L[1,3]。
改善生活方式
应同时注意冠心病和心衰的危险因素控制,包括
戒烟限酒;
低盐(每天摄入盐2g-3g)、低脂饮食;
坚持日常锻炼(每周3-5次有氧运动锻炼,每次30-60min);
控制好血压(应<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130/80 mmHg)、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以及血脂水平;
-
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门诊随访[3,4]。
本文来源:心希望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