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是抗凝治疗领域的里程碑,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正成为预防房颤卒中以及深静脉血栓和的基础治疗药物,其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指南共识中的推荐等级也在不断提高。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是抗凝治疗领域的里程碑,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正成为预防房颤卒中以及深静脉血栓和的基础治疗药物,其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指南共识中的推荐等级也在不断提高。
如何用好这个药物,安全最重要!

哪些人需要服用抗凝药? 
                
当血管壁发生损伤、血流瘀滞或血液高凝状态时容易发生血栓,抗凝药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血栓的药物。
口服的抗凝治疗药物包括两大类:
- 维生素K拮抗剂 
- 非维生素K拮抗剂(NOACs) 
前者以华法林为代表,后者问世较晚,又被称为新型口服抗凝药。新型口服抗凝药主要用于非瓣膜性房颤预防脑卒中、静脉血栓治疗、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一些血栓高危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


新型口服抗凝药有哪些? 
                
目前国内可使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每种药都有两种或三种不同剂量的剂型(达比加群110mg/150mg;利伐沙班10mg/15mg/20mg,阿哌沙班2.5mg/10mg)。

新型口服抗凝药比华法林
有哪些优势? 
                
华法林需要根据凝血指标INR值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一般INR的目标范围是2-3),不同患者药物剂量可能会有差异;且很多食物、药物会影响华法林的作用,影响INR值。
新型口服抗凝药可固定剂量服用;使用方便、无需监测凝血指标;与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少,但价格相对较高。


漏服药怎么办? 
                
- 如果采⽤每天服2次的NOAC,漏服后6h内可补充漏服的剂量;如果已超过6h,⽆需补服,按原计划服下一次药。 
- 如果采用每天服1次的NOAC,漏服后12 h内可补充漏服的剂量;如果已超过12 h,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服下一次药。 
- 所有的NOAC药物漏服后,下一次仍服用原来剂量,不要加倍服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
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新型口服抗凝药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包括:
轻微出血如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淤伤,轻微鼻出血,月经时间轻微延长等;轻微出血一般不需要紧张,常常可以自行止血或缓解。
严重出血如小便变红、大便变黑、呕血、或颅内出血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
1.刷牙或割伤时流血不止;
2.皮肤瘀斑范围扩大;
3.呕血或咯血,小便呈红色或深褐色,大便呈红色或黑色柏油状;
4.严重头痛、胃痛;
5.女性生理期间月经过多;
6.眼睛出血。
需停药后立即就诊。


是否可以同时服用其他药物? 
                
如正在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应避免与华法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同时服用,同时服用会增加出血危险。
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植入心脏冠状动脉支架后,需要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如中药或非处方药如止痛药或止咳药等,应在用药前确认不影响抗凝药作用后,方可服用。
出血风险评估工具最常用的是CRUSADE风险评分,也可应用基于中国冠心病患者推导出的OPT-CAD评分。

OPT-CAD评分:低危 0~90分;中危 91~150分;高危≥151分。

CRUSADE 评分:极低危 ≤ 20 分,低危 21-30 分,中危 31-40 分,高危 41-50 分,极高危 ≥ 50 分。

服药期间能拔牙
或进行外科手术吗? 
                
如正在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期间,需要做可能会增加出血的检查或有创伤操作或手术时,需要评估出血风险后,考虑是否停药。患者不要自行停药,不恰当的停药会导致抗凝治疗不足,发生血栓事件。

需要常规监测哪些指标? 
                
如在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应定期常规监测肾功能变化,以方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确定下一步治疗策略。监测的频率取决于自身的肾功能水平。
本文综合“上海药讯”公众号文章《新型口服抗凝,怎么吃才安全》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黄燕/文 颜明明/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