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却表现正常,容易被错误判断,延误病情。所以本文通过对心肌梗死的“正常心电图”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希望能够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根据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标准为:
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 缺血性胸痛症状;
▲ 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
▲ 影像学缺血证据: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脉栓塞。
急性心肌梗死的“正常”心电图
大部分AM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做一系列心电图检查时,都能记录到典型的心电图ST段及T波的动态变化,但这种典型的AMI心电图表现仅占AMI总数的60%~70%,另有30%~40%的AMI心电图变化不典型或呈阴性,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
1、梗死面积小:小于左室心肌3%,梗死厚度不足左室壁50%,心电向量太小不足以在仪器中被检测出来。
2、心肌多处或对应性部位发生梗死:因梗死向量相互抵消,导致出现无病理Q波的心电图。
3、同一部位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即急性再发心肌梗死,此类患者既往有明确的AMI病史,心电图在相应部位出现病理性Q波和(或)T波倒置的基础上,因大部分心肌已发生坏死,血管再次闭塞时尚存活的心肌较少,产生的损伤电流也较小,心电图可出现T波假性正常化或ST段及T波升支可仅呈弓背向上型改变但并无ST段抬高。
4、坏死心肌受多重冠脉供血:如果其中一支冠脉闭塞,如闭塞的冠脉较小,心电图可仅表现为ST段及T波升支呈弓背向上型改变;如闭塞的冠脉较大,可能表现为ST段抬高,但抬高的幅度较小。
5、冠脉粗大,支配较大范围的心肌,但因相邻部位可能同时受其它血管供血而相互抵消,从而不出现病理性Q波,因此相邻部位心肌梗死图形可能仅ST段及T波升支呈弓背向上型改变或ST段抬高的幅度较小。
6、AMI伴心包积液:此时ST段的抬高呈弓背向下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征。
7、AMI和预激综合征:两者均影响QRS初始向量,正向δ波可掩盖坏死性Q波,负向δ波酷似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继发性ST-T改变可掩盖和影响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形态,给AMI的定位诊断带来干扰。
8、局限性高侧壁梗死:有时I、aVL不出现Q波。须将V4-V6上移1-2个肋间才出现Q波。
9、前壁AMI合并束支阻滞: 前壁AMI合并右束支阻滞时,由于V1、V2导联原发性ST-T改变被继发性ST-T改变所抵消,当发生AMI时早期抬高的幅度会减轻,只有QRS波群的变化和R波电压的减低。而AMI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可使右前胸甚至右中胸导联(V1-V4)出现Q波或QS型,并由于ST-T原发性改变也被继发性ST-T改变抵消,而不表现损伤型的ST-T抬高,从而掩盖了AMI的心电图改变。
10、梗死部位特殊:左回旋支闭塞50%病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无改变,单纯后壁心梗、右室心梗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可无明显改变。
11、记录时间过早:AMI超急性期心电图变化约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因时间短,还没出现缺血、损伤与坏死全部指标,这时ST-T可无特异性改变。
AMI“正常”心电图的防范
所以,为提高对AMI的及时正确的诊断,减少漏诊、误诊,一定要依靠相应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血清酶等全面的分析,做出最后诊断。
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恐惧感、持续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等症状时,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体貌特征。
对于具有典型AMI临床表现的患者,若首次心电图为正常,不要掉以轻心,还要及时多次的记阿录心电图,将多次的心电图进行比较,观察细微的改变,以防突发情况。要及时送检患者血液样本,检测血清心肌酶是否升高,是否符合AMI的演变规律,以便于及时鉴别诊断。
本文来源:心希望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