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临床分类多,早期症状及体征表现不明显,可能给诊断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今天我们来全面你总结一下IE的种种,希望您对IE能掌握的更加全面!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是由心脏内膜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及衣原体等)引起的心内膜感染,伴赘生物的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
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因年龄、病原菌种类、易感因素及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有所不同,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瘀点、贫血、栓塞现象及发展为心内膜上赘生物形成,从而导致心瓣膜关闭不全或阻塞、心肌脓肿、瓣环旁脓肿、动脉瘤形成及心脏传导功能异常等。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壹
发病机制
1. 血流动力学因素:赘生物由位于高压处通过瓣口或缺损处到达低压处,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一方面导致心内膜灌注压下降,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导致心内膜的损伤,容易造成感染。
器质性心脏病的心脏瓣膜(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关闭不全);
先心病: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
2. 非细菌血栓性心内膜炎:由心内膜受损所致,血小板,纤维蛋白覆盖在大量微生物表面,形成无菌性结节赘生物。
3. 短暂性菌血症:由感染灶,皮肤创伤处的细菌可进入血循环中引起短暂的菌血症。这些细菌通过血循环在无菌性赘生物处定居,从而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4. 无菌性赘生物:主要取决于菌血症的频率,细菌数量及致病菌的粘附能力。如草绿色链球菌的粘附能力强.容易定居在心内膜上,形成无菌性赘生物。
贰
临床表现
叁
诊断标准
临床上主要应用Duke诊断标准。
确诊标准: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3项次要标准,或5项次要标准;
疑诊标准:符合1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1. 血培养阳性(至少符合1项)
(1)两次不同时间血培养出同一典型致病微生物
(2)多次血培养检出同一致病微生物
(3)Q热病原体1次血培养阳性或其IgG抗体滴度>1:800
2.心内膜受累证据(至少符合1项)
(1)超声心动图示赘生物、脓肿或瓣膜裂开等异常
(2)新出现的瓣膜返流
次要标准:
1. 心脏本身存在易感因素或经脉药物成瘾者
2. 发热:体温≥38℃
3. 血管征象:主要动脉栓塞,颅内出血,感染性梗死,细菌性动脉瘤,感染性肥梗死及Janeway损害
4. 免疫性征象:肾小球肾炎,Olser结节,Roth 斑以及类风湿因子等阳性
5. 微生物证据:血培养阳性但不满足以上的主要标准,或与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致的活动性致病微生物血清学证据
6. 超声心动图表现: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表现,但未达到主要标准
肆
辅助检查
1. 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方法,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
未用抗生素治疗的亚急性患者: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标本,共3次;若次日未见,重复3次后开始应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停药2-7天后采血。
急性患者: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采血一次,3次采血后立即抗生素治疗。
注:每次采血10-20ml。
2. 超声心动图:瓣膜上的赘生物可由超声心动图测得,能探测到赘生物所在部位、大小、数目和形态。(经胸超声检出率达50%-75%;经食管超声敏感性高达95%以上)。
3. 一般化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偶有溶血现象;白细胞计数在无并发症的患者可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大多数增快;常伴有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尿提示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或肾梗死。
4. 免疫学检查:25%的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80%的患者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病程6周以上的亚急性患者中50%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
5.X线检查:一般仅对并发心力衰竭、肺梗死的诊断有帮助。
伍
并发症
1. 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瓣膜关闭不全所致
2. 心肌脓肿:可发生于心肌任何部位,以主动脉瓣环处多见
3. 急性心肌梗死:多为冠脉栓塞所致,主动脉瓣感染时多见
4. 化脓性心包炎:少见
5. 细菌性动脉瘤:常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
6. 迁移性脓肿:多发于肝、脾、骨髓、神经系统
7. 神经系统:脑栓塞最多见
8. 肾脏: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
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仍旧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资料表明抗生素治疗4-6周可以使IE的死亡率极大的降低。即便最终选用外科手术,在术前采用最有效的抗生素,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的播散,因此正确选取最有效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早期用药:连续送3-5次血培养后即可开始治疗;
足量用药:大剂量和长疗程(一般为4-6周),包括抗生素的联合应用,都旨在最终的目的--杀菌,完全消灭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菌;
静脉用药为主:可以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
经验性用药:当病原微生物不明确时,急性可选取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G-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亚急性者选取针对大多数链球菌的抗生素;
精准用药:病原微生物明确时,根据药敏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手术治疗
虽然抗生素是治疗IE的主要方法,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内科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在停用抗生素6周后患者又会出现感染症状,不能遏制赘生物继续生长。
治疗IE的关键在于消除病原菌。
手术治疗IE主要通过切除赘生物、控制感染并消除感染病灶、改善心脏功能、防止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IE患者者通过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良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E的治愈率。治疗IE的手术方式包括瓣膜修补、瓣膜置换以及同种移植物置换。
手术治疗IE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手术的三个主要指征:
心力衰竭
不受控制的感染
预防全身性栓塞
但其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必须结合检查及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而定,IE患者一旦有手术指征且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应积极考虑行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早期手术干预对提高IE治疗效果显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