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的五个处方是它的‘五大法宝’,如果高血压管理不走这条路,只靠药物肯定控制不住,但目前医疗资源被公立医院高度垄断。大医院人满为患,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候诊一小时、看病三分钟,别说五个处方了,一个处方都弄不好。”胡大一教授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说。
胡大一教授
今年发表于《Circulation》的一篇文章公布了关于2012年-2015年中国高血压状况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按照2010版中国指南的标准,18岁以上的中国成年人口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为23.2%(约2.45亿人),处于高血压前期的占41.3%(约4.35亿人)。其中,只有46.9%的高血压患者明确知道自己的病情,接受处方降压药治疗的患者有40.7%,而控制率仅仅15.3%。
但如果按照2017版本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高血压指南标准,中国高血压发病率会高达46.4%,同时控制率跌至3.0%。
在如此严峻的防治形势下,胡大一教授直接指出:“高血压管理也要像心脏康复一样需要五个处方。”在胡教授的门诊中,至少1/3的患者患有高血压,他说:“现在高血压也好,糖尿病也好,大家都是就药谈药,一个药降不下来加两个,两个不行加三个,专家们各有各的经验和用药体会,但我要强调的是,高血压管理绝对不能靠单纯用药,药物虽然也很重要,但一定要改变生活方式,用好五个处方。”
✎“五个处方”
胡大一教授一直以来反复强调的五个处方包括:“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包括睡眠管理)处方、戒烟限酒处方。”
首先降压药要调好,没有一个医生能够与患者一面之交就把降压药能调好,一定要与患者建立长期互动,在药物调整过程中确保用药的三性: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
另外要让患者动起来,运动对降压的作用已经非常明确;
还有就是营养处方,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理想体重对血压、血糖、血脂都有全面的好处,可以用更少药物达到更稳定的控制效果;
第四就是心理睡眠处方,很多老年人操心、孤独、失眠都会导致血压波动,另外一个需要重视的现象就是老年人对血压的过度关注,老两口在家没事就量血压,越量血压越高,波动越大,所以对血压的焦虑和过度关注也是血压波动的重要因素,很多医生都没有重视这方面;
最后是戒烟限酒。
胡大一教授说:“我要强调的是,高血压管理不是需要1个处方,而是要5个处方,而现在我们的高血压治疗也就是就药谈药,单纯在生物技术上下功夫,甚至搞不靠谱的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我想谈的是从青少年就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得了高血压后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获得更好的降压效果,提高血压控制率。”
胡大一教授尖锐指出,药物处方也没有真正做好。他表示降压药物的调整是一个医患互动的过程,医生开出安全有效的药物后,需要不断随访,还要提高患者依从性,根据患者血压变化相应调整治疗方案,但现在临床医生普遍没有随访互动服务,高血压门诊往往是一面之交,后面的药事服务、三性管理(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没有做到位。
医生开了三四种药物,患者回去后仔细看完说明书,挑选其中一两种吃,结果效果不好,患者频繁换专家,不同专家有不同的倾向性,又导致频繁换药,因此长期以来高血压的药物控制率也不高。
“要把生物医学、身心医学、行为医学、营养医学、运动医学这套组合拳打好,才能管理好高血压。”胡大一教授说,“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只有医生有积极性不行,要充分教会患者自我管理血压,随着互联网医疗和穿戴设备的普及,这些都会容易实现,让患者自己掌握五个处方,充分发挥患者家庭的参与度,共同决策,这是未来高血压管理的主要方向。”
有一个县的副县长曾经有13种慢病,一天要吃21片药物,但经过胡大一教授团队的药物、饮食和运动等全方位指导,现在每天只服半片降压药,脂肪肝“走没了”,体重减了40公斤,血糖和血脂都正常了,胃舒服了,鼾症没了,呼吸睡眠好了以后,整个人的精神也好了。
这五个处方已经被胡大一教授成功的应用于心脏康复领域,并且在全国500多家心脏康复中心推广应用,他表示心脏康复的未来方向,就是要向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方向拓展。
虽然五个处方在心脏康复领域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但胡大一教授认为在当前医疗现状下,要转变所有医生还有个漫长过程。“五个处方的难度虽然不大,主要问题在医保付费机制和激励政策方面,实行五个处方会减少患者用药,降低医疗成本,但医生要做更多的工作,所以要在激励机制上去调动医生的积极性,缺乏激励机制就很难实现。”
说明
本文来源: 胡大一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