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1 月 21 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俞光荣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 COA 国际学术大会上作了《副舟骨是否需要治疗》的报告,小编做了部分简要整理,供大学交流分享!
一
背景
- 1605, Bauhin首先介绍了副舟骨 
- Grogan等1989报道副舟骨发生率达13% 
- Kiter认为是不全外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副舟骨是舟骨结节第二骨化中心的发育异常所致 
- 位于舟骨的内侧面 
- 90%以上没有症状,35%的副舟骨伴有平足 
- 调查对象:≥14岁青少年和成人 
- X-ray检查1,240人,男731,女509 
- 发生率:20.9%(259/1,240) 
- 足痛发生:26/1,240)0.02% 
- Type I:25.4%(66/259) 
- Type Il:42.4%(110/259)(20.0%(52/259)Type2A and 22.4%(58/259)Type 2B) 
- TypeⅢ:32.0%(83/259) 
结论:绝大多数副舟骨是没有症状的!

据文献报道:副舟骨发生率12%,出现后平均2年42%融合,平均融合年龄13.3岁。在融合年龄前不要去切除副舟骨
二
副舟骨的解剖及分型
Dwight classification(1907)分为三型

Sella和 Lawson划分ⅡA、ⅡB
- ⅡA:副舟骨与距骨突的连接角度较小。受胫后肌腱牵张力影响,常有撕脱性损伤的危险 
- ⅡB:副舟骨位于很下面,主要受到剪切力影响 
- 有关副舟骨是否是平足症的原因,存在很大的争论 
- 增加旋前可引起软骨连接处的应力增加 
2013 Coughlin 细分

三
副舟骨处发生疼痛的原因
- 副舟骨骨软骨炎 
- 副舟骨周围炎症水肿 
- 胫后肌腱止点炎或PTTD 
- 撕脱性骨折或骨骺分离 
- 平足症的牵拉 
- 腓肠肌的挛缩 
- 副舟骨增大结节内踝撞击症或穿鞋摩擦 
- 损伤,由于张力、剪切力或压应力通过胫后肌腱传递到纤维软骨板所致 

四
有症状副舟骨的治疗选择
保守治疗
- 指证:初期的病人 
- 方法:活动方式改变、矫形支具穿鞋的改及抗炎药变 
- 疗效:不理想,尤其Ⅱ型病人 
手术治疗
指证:
- 保守治疗失败 
- 合并严重平足症 
平足症伴有副舟骨的治疗
- 手术不处理副舟骨 
- 手术同时处理副舟骨 
儿童手术不处理副舟骨理由
- 儿童舟骨舟骨结节第二骨化中心尚未闭合过程 
- 舟骨次级骨化中心在5-7岁出现或更迟,闭合时间为14-18岁(副舟骨调査人群≥14岁) 
- I或Ⅲ副舟骨往往没有明显症状 
男,12岁,双足畸形,内侧疼痛,行走加剧,Ⅱ型副舟骨

术后一年半,副舟骨已融合

手术处理副舟骨的方法
- 部分切除重新建止点 
- 全切除重新建止点 
- 全切除+其它平足症手术 
切除+距下关节融合+FDLT转移
女性,68岁
右足畸形疼痛10余年,伴行走困难
检查:右侧扁平外翻足,多趾症+,右足提踵试验


术后40天

五
为什么手术后还疼痛
- 分型没有搞清楚 
- 外翻平足没有纠正 
- 腓肠肌挛缩 
- 距下关节不稳定 
- 舟骨炎症水肿 
- 舟骨切除不彻底 
- 副舟骨没有融合 
- 残留的骨赘及突出的内植入物 
- 神经瘤 

典型病例:
病例一:Ⅱ型副舟骨
- 男性,36岁 
- 右侧副舟骨处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 
- 舟骨结节处压痛 
- Ⅱ型副舟骨 

手术切除部分副舟骨后任然疼痛2年余

病例二:女性53岁,右侧副舟骨切除后2年余,仍疼痛

病例三:
- 女,31岁,“右足疼年,左足疼痛2年余”痛6,于2014-12-26行“双 
- 足副舟骨稳定术”手术 
- 术后2年多仍有疼痛不适 
- 双足舟骨结节处可见6cm左右瘢痕,愈合好,压痛明显,右侧为重,双 
- 足足弓扁平 

六
总结
- 副舟骨是足舟骨次级骨化中心发育异常所致 
- 副舟骨发生率约为12%,90%以上无症状 
- 一般分为骨三型,Ⅱ型易发生临床症状 
- 需要对每一位病人仔细评估后决定治疗方案 
- 儿童平足伴舟骨内侧痛常采用保守治疗 
- 对共存平足的成人副舟骨痛,单独手术效果不理想,结合平足症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 副舟骨常用的手术方法为完全或部分切除、融合、 Kidner手术 
- 要注意规范手术,避免各种手术并发症 
本文讲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俞光荣教授,好医术原创整理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sherry.hu@haoyishu.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