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期讲了固定的理念,这一集就来实战了!
1
Case 1
DHS来了 !DHS I号 是这样来的。。。

头疼不头疼??
一名71岁的老年女性,粗隆间骨折后经过了DHS的固定。

术后随访发现退钉严重!

于是就有了最开始的照片。。。
如何分析这个病例呢?从以下角度来讲:
- 骨折分型---骨折应该比较简单 算是A2.1 
- 内侧支撑---内侧支撑不足 
- 外侧完整---外侧壁较薄 
- 复位情况---复位不良,内侧骨质没有接触 
- 固定情况---造成了外侧壁的骨折,侧位也不居中 
DHS想滑动啊,滑啊滑,外侧壁骨折了,内侧壁无支撑,侧位不居中,怎么滑都滑不稳定。灾难出现了,头钉顶破了皮。
2
Case 2

DHS II号来了,他是这样来的。
这个病例外侧壁的骨块太小,但是内侧支撑稳定随着负重的增加,外侧壁的小折骨折分离了。侧位片子没有,无法判断侧位是否居中,远端固定不足,只有3个螺钉,导致了断钉后髋内翻。
关键原因:外侧壁、远端锁定。
3
Case 3
DHS III号

DHSIII号听说远端得多锁定,于是锁了很多,但是没有注意外侧壁,结果就这样来了。。。
同时逆粗隆属于DHS禁忌症
关键问题:外侧壁、逆粗隆
4
Case 4

DHS IV号
跟III号是同学,也听说了远端要多锁,也同时没有注意外侧壁的问题,内侧支撑的问题,但是他出现了断钢板。
5
Case 5

DHS V号 是班里的好学生。
68岁女性患者。
认认真真的学习了骨秘籍,并且用心记下了DHS的缺点,分析了这个A3.3骨折后,进行了较好的骨折复位。内侧有支撑,外侧壁虽然有骨折,但是应用了外侧壁保护钢板,同时应用了骨水泥加强技术注入了股骨头内部,增加了稳定,避免了切出和钻凿。在骨折7个月随访中显示骨折愈合。
这样的好学生想不给100分都难!
6
Case 6
一个理想的DHS的愈合

85岁女性患者,A2.3。
外侧壁存在,内侧壁可完成较好的支撑,经过适当的加压和滑动后
骨折稳定,骨折愈合
为什么滑动后就稳定了呢?
第一 骨折有间隙缩小,断端接触了,接触面积增大了。第二随着颈部的短缩,股骨头的受力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分解为髋内翻的垂直压力,和头颈外移的力量。
股骨颈的短缩,力臂减小,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就减小了

对抗髋内翻的几个主要因素:外侧壁、钢板的硬度,远端的锁定
对抗股骨头外移的因素:外侧壁、大粗隆保护钢板,远端锁定的把持力
所以,外侧壁和远端锁定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有大粗隆的保护,则会更好。
头颈的滑动可以减少骨折间隙,但是需要有阻挡,有限制。对DHS来说,一个限制就是外侧壁,另外一个就是大粗隆保护钢板。
稳定之后的骨折,最终愈合。
更多更细节精彩的内容就在下方
▼▼▼
还没购买核心内容的观众可要抓紧了,限时7天提供原文,原文在付费课程最后。
基于159篇粗隆间骨折SCI文献,2万余字,结合大量失败病例进行系统性的阐述,对粗隆间的内固定失效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多次翻修均失败

齐全的并发症应有尽有
内容大纲:
并发症概述
术中并发症
- 复位不良 
- 损伤骨盆血管 
- 股骨头中的方头螺钉或螺钉的位置不正确 
- 插入拉力螺钉时旋转股骨头 
- 拉力螺钉的长度问题 
- 钉子插入时出现问题 
- 远端锁定问题 
- 器械问题 
外科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并发症
- 血肿 
- 表面感染 
- 深度感染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并发症
- 内固定机械故障 
- 股骨塌陷和股骨干内侧移位 
- 拉力螺钉对股骨头的穿孔 
- 拉力螺钉的穿凿 
- 股骨颈坏死 
- 延迟愈合,骨不连和畸形愈合 
手术部位或骨折愈合相关的持续进展的并发症
- 腿长差异 
- 股骨干骨折 
- 股骨颈的股骨下骨折 
- 大腿疼痛 
- 晚期感染 
- 髋关节外展疼痛 
- 股骨血管受伤 
- 股骨头坏死 

彭烨
主治医师,骨科博士后
师从301医院唐佩福教授  曾赴美国进行骨与关节损伤微创治疗的学习 对骨折的微创治疗有深入研究 尤其是针对骨盆骨折和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有一定研究 发表国际sci论文10余篇。
个人公众号:骨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