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1-3]是指在高血压及其他主动脉病变作用下,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导致主动脉壁内膜撕裂、中层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扩展使主动脉腔成为真假两个管腔的一种病理改变,属于危重急症,发病突然,并发症多,误诊率、病死率高。
AD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突发的、剧烈的、撕裂样的胸背部疼痛,在实际临床中由于基础病变、夹层部位和扩展范围不同,表现多种多样,甚至缺乏典型表现,极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等其他疾病。除此之外,由于根据夹层部位的不同,还可导致相应症状:如脑梗死、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休克、少尿、腹部疼痛、双腿苍白、无力、花斑,甚至截瘫、猝死等[4]。
典型疼痛[5]常为突然发作的、难以忍受的剧痛,包括胸痛、腹痛、背痛、腰痛以及转移性疼痛,但压痛等体征不明显。疼痛在开始就达到高峰,随着血管内膜撕裂的方向转移疼痛部位。临床以胸痛伴背痛多见;伴有腹痛提示腹主动脉受累及,伴腰痛提示可能肾动脉受累及;当进入主动脉中层的血肿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可形成转移性疼痛。
临床分型
目前临床上最广泛应用的是1965年DeBakey教授等提出的3型分类法:
Ⅰ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
Ⅱ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
Ⅲ型: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A型;向下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B型。
1970年,Stanford大学Daily教授等,提出了另一种主要依据近端内膜裂口位置的分类方法:
Stanford 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无论远端范围如何,相当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
Stanford B型: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的降主动脉,相当于DeBakeyⅢ型。
常见的误诊疾病
01
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点
二者均多发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有胸痛向背、腹、颈、肩、上肢放射,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特点。
鉴别要点
1、
AMI疼痛一般逐渐加剧、部位多局限于胸骨后、不向后背放射、吗啡止痛疗效较好。
本病疼痛常突然发生、极为剧烈、部位广泛、多向后背放射、吗啡常用剂量多无效。
2、
AMI发病时血压偏高、后逐渐降低、休克时血压明显降低、双侧脉搏、血压及上下肢血压对称。
本病休克时血压不一定降低、有时反而增高、夹层累及主动脉分支时可出现双侧脉搏、血压及上下肢血压不对称。
3、
AMI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呈规律性异常演变。
本病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仅呈非特异性异常。
需注意本病累及冠状动脉时,亦可出现典型AMI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演变。
02
急腹症
相似点
主动脉夹层累及腹主动脉及其大分支时,可引起各种急腹症样临床表现,易误诊为肠系膜动脉栓塞、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及肠梗阻等。
鉴别要点
1、本病疼痛特点是突然发生的、剧烈的撕裂样疼痛,疼痛在开始就达到高峰,随着血管内膜撕裂的方向转移疼痛部位。
2、AD患者具有血压与脉搏的异常。
3、结合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
03
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主动脉瓣穿孔或键索断裂、主动脉窦瘤破裂等均可引起突然胸痛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进而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鉴别要点
这些疾病的胸痛并不剧烈、亦无主动脉夹层累及其他部位血管征象,结合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可资鉴别。
参考文献:
[1] Khan I A,Nair C K.Clinical,diagnostic,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of aortic dissection.[J].Chest,2002,122(1):311-328.
[2] Carlson M,Silberbach M.Dissection of the aorta in Turner syndrome:two cases and review of 85 cases in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07,44(12):745-749.
[3] Mészáros I,Mórocz J,Szlávi J,et al.Epidemiology and Clinicopathology of Aortic Dissection[J].Chest,2000,117(5):1271-1278.
[4] 杨爱琴,杨秉禹,何文,等.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分析及内科治疗[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3(4):17-18.
[5] 孙文宇,毕研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J].山东医药,2009,49(18):111-111.
说明
本文来源:心希望快讯(内容整理自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