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常用拇甲瓣、第2足趾等足部组织移植来修复手部缺损,术者需要熟练掌握第1跖骨间隙的解剖特点,术中对第1跖背动脉正确的识别和安全的切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第1跖背动脉变异较大,最常用的Gilbert分型应用最为广泛,但对临床手术的指导意义受到一定质疑。作者对第1跖背动脉进行了相关解剖研究,提出了新的临床解剖学分型-ABC分型法:以第1跖背动脉的起源(arise)、在趾蹼处的分支(branch)吻合和在第1跖骨间隙的走行(course)作为分型的关键点,将三个关键点的类型综合考虑,组成适合临床手术需要的分型方法。
按照第1跖背动脉的起源情况分为3型:
1、足背动脉型:起源于足背动脉,为足背动脉的直接延续或源于足底深支,记作A1;

A1型
2、足底型:起自足底深弓或与第1跖底动脉共干由足底深弓发出,记作A2;

A2型
3、细小或缺如型:管径细小或缺如,记作A3.
按照第1跖背动脉末端在趾蹼处分支吻合情况分为3型:
1、吻合型:与第1跖底动脉吻合且吻合直径大于0.5,记作B1;

B1型
2、单发型:不与第1跖底动脉吻合,两者间的吻合支直径小于0.5mm,第1跖背动脉单独发出拇趾腓侧趾底动脉或单独发出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记作B2。当第1跖背动脉发出拇趾腓侧跖底动脉时,称为a亚型,当第1跖背动脉发出第1趾胫侧趾底动脉时,称为b亚型。

B2a型

B2b型

B2b型
3、缺如型:在趾蹼处缺如或不参与拇趾和第2趾趾底血供,记作B3。
按照第1跖背动脉在跖骨间隙走行情况分为3型。
1、间隙型:第1跖背动脉从骨间背侧肌近端双羽间穿入到骨间背侧肌下方,走行于骨间背侧肌与第1跖骨间隙,逐渐紧贴第1跖骨向远端走行,远端浅出该肌至浅层,记作C1;

C1
2、表浅型:第1跖背动脉走行于骨间背侧肌浅面,记作C2;

C2
3、细小或缺如型,第1跖背动脉在第1跖骨间隙非常细小,血管直径小于0.5mm,对临床手术意义有限,记作C3.

临床意义:
在切取血管蒂时,术者常采用顺逆结合的分离方式。如果第1跖背动脉是A1型,血管由足背动脉分离出的位置常常比较表浅,切断血管比较容易。当血管来自足底动脉时,需要将第1骨间背侧肌的胫侧头切开,牵拉向腓侧,从第1跖骨间隙内结扎切取,不可以携带足背动脉为蒂进行组织移植或移位。
对于B1型第1跖背动脉,可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分别切取拇甲瓣或第2足趾。对于B2a型,临床上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只能切取拇甲瓣、拇指腓侧皮瓣等第1跖背动脉血供分布范围的组织瓣。B2b型则只能以第1跖背动脉切取第2趾胫侧皮瓣或者第2足趾,对于此型患者要切取拇甲瓣时则需要向深处解剖第1跖底动脉,以其为蒂取拇甲瓣。B2型第1跖背动脉虽然解剖比例不高,但是如果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而选择不当,将会导致严重后果。B3型不能以第1跖背动脉为蒂切取拇甲瓣或者第2足趾移植。
此外,本研究发现第1跖背动脉并不穿过第1骨间背侧肌肌肉内部,而是在第1骨间背侧肌胫腓两头之间,在两头的交汇处绕过第1骨间背侧肌的胫侧头穿入至其跖侧,位于第1骨间背侧肌和第1跖骨体之间的间隙内紧贴第1跖骨体走行。手术中解剖游离第1跖背动脉时,仅需切断第1骨间背侧肌胫侧头,将其向腓侧牵拉翻起,即可清晰显露肌肉与跖骨体之间的第1跖背动脉。

出自第1跖背动脉解剖与分型-侯致典
-END-
声明:本文转载<手莫释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