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目前除了急性出血性或者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急性降压治疗外,治疗策略大多数是基于临床经验得出来的。高血压急症没有一个明确的血压阈值,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对其识别更是困难。
01
紧急转诊VS常规转诊:标准速查
-  
    血压≥180/120 mmHg,伴有视乳头水肿/出血 
-  
    高血压危象,急性器官损伤(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主动脉夹层) 
-  
    妊娠期严重高血压或先兆子痫 
-  
    初次确诊年龄<40岁 
-  
    怀疑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 
-  
    顽固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合并钙通道阻滞剂【CCB】以及噻嗪类利尿剂,三联药物仍控制不佳) 
-  
    药物治疗后仍持续直立性低血压(收缩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 10 mmHg) 
-  
    复杂多重用药或妊娠期高血压 
02
转诊时必带资料清单
- 病历资料:用药史、家族史、确诊时间、药物不耐受情况; 
-  
    检查报告:血检、尿检、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影像学结果(如胸部CT、肾脏超声) 
03
转诊等待期管理:3大核心策略
- 限盐、戒烟限酒 
- 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DASH饮食):多蔬果、低脂奶、全谷物 
- 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  
    减重(目标BMI<24) 
2. 药物治疗“五步走”
第一阶段:单药治疗A或C。单药起始(<55岁用ACEI/ARB如培哚普利、赖诺普利或氯沙坦、坎地沙坦,≥55岁无2型糖尿病用CCB,如氨氯地平、乐卡地平)。第一阶段不能将血压平稳控制在目标血压值的范围内,则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
若患者平均血压≥150/95 mmHg则直接跳转至第二阶段进行治疗。
第五阶段:四联疗法。难治性高血压,加第四种降压药(螺内酯)或寻求专家会诊

3. 血压监测
至少每周测量1次,记录变化趋势
中英指南对比:关键差异
|  |  |  | 
|  |  |  | 
|  |  |  | 
|  |  |  |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全科学苑>,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